COVID-19/兒童重症較有可能出現 MIS-C?專家澄清:MIS-C 和新冠染疫的嚴重度無關

親子站精選圖模板2

在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舉辦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MIS-C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現在可能只是高峰剛開始,說不定還會更高,預期未來一個月可能會看到160多名的MIS-C。對此,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呂俊毅醫師提醒,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的意思就是說兒童在確診COVID-19之後出現身體多器官系統的發炎,好發在確診後2到4個禮拜,最長可以到6個禮拜。他也指出,MIS-C和COVID-19都是跟新冠病毒感染有相關,可是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兩者機制不太一樣,MIS-C和COVID-19的嚴重度無關,不會說染疫時重症比較有可能在之後出現MIS-C。

呂俊毅說,到底什麼是MIS-C,再來回顧一下這個定義,美國CDC是這樣定義的,MIS後面這個C就是指Children,要小於21歲,就是20歲或以下,然後有發燒24小時以上,美國CDC的定義相當的寬鬆,發燒38度到24小時以上就算符合這個條件。然後就是抽血檢驗有發炎,再來就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這個器官系統被侵犯,不管是心臟、腎臟、肺臟、皮膚或神經,任何器官兩個以上也是符合這個條件,且這些症狀嚴重到需要住院,美國把住院當成一個條件。

呂俊毅提到,再來就是說有感染過COVID-19的這個證據,美國定在四個禮拜,所以這個證據可以是PCR可以是抗體等等,只要過去四個禮拜內有這樣的證據就可以算,所以感染過COVID-19然後有兩個器官系統以上症狀,有發炎又發燒而且有住院,這個就叫MIS-C。

呂俊毅說,WHO的定義則有一點不一喔,是限19歲以下,然後發燒必須要3天,美國人是說1天,WHO是3天,其他的條件條列了5種,黏膜與皮膚性發炎如皮疹、草莓舌等這類表現,再來是低血壓跟休克,或有心臟的異常,凝血障礙及腸胃症狀。美國跟WHO兩個角度不太一樣,但其實是類似,本土的個案其實都可以符合,然後通常符合其中一個的定義,另外一個大概也都可以符合。

呂俊毅指出,那翻成中文,指揮中心給的這個圖卡更容易看,發生在0到19歲,看起來就是以WHO為準,然後年齡層6到12歲最多,要有新冠病毒感染的證據,發燒大於等於3天,有發炎而且有條列的這些臨床特徵兩項以上,包括出疹、低血壓、心肌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還有腸胃道的症狀,這個應該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

呂俊毅表示,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這種病好發在5到11歲,那1到4歲跟12到15歲也有一些,跟川崎病不太一樣,是6個月到3~5歲左右是最高峰,那5歲以上已經很少川崎病,所以雖然MIS-C的臨床表現跟川崎病很多重疊,不過這個病被認為跟川崎病不一樣。另外這些病人裡面男生略多於女生,COVID-19的臨床表現大概就是病毒感染,病毒慢慢地被清掉之後有可能會進入另一個階段。

呂俊毅說,而MIS-C很特別,在這個COVID-19急性期都結束了,2到4個禮拜,有人用6個禮拜,之後發生多重器官的發炎反應。MIS-C病例的COVID-19常常是已經好了,已經沒有症狀了,然後才又出現這些多重器官發炎,現在定義為MIS-C。所以基本上如果是COVID-19急性期發炎很厲害,那個不叫MIS-C,那個就是重症,通常就是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又再出現的才算。

呂俊毅指出,所以有一些研究就發現說MIS-C和COVID-19都是跟新冠病毒感染有相關,可是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兩者機制不太一樣。MIS-C和COVID-19有關,但和COVID-19的嚴重度無關,不會說染疫時重症比較有可能在之後出現MIS-C。MIS-C可能跟基因比較有關,症狀非常多樣化,包含神經學的症狀,頭痛、脖子僵硬,甚至出現幻覺等異常的行為都有可能,心臟也可能會被侵犯。

呂俊毅提到,關於MIS-C的治療,這樣的個案其實要小心會不會是其他的疾病,所以必須排除他有其他的感染,在還沒有完全有把握排除的情況下也要適當的使用抗生素,這些人雖然都有COVID-19感染的證據,不過應該不是在急性期,雖然看起來嚴重,但是跟COVID-19的重症其實不太一樣,這個階段不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

呂俊毅總結,整體來說,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的意思就是說兒童在確診COVID-19之後出現身體多器官系統的發炎,好發在確診後2到4個禮拜,最長可以到6個禮拜,5到11歲比較多,男生變女生多一點,表現跟川崎病類似但不完全一樣。條件就是發燒1到3天以上,有2個器官系統異常然後有發炎等等,很容易休克,要特別注意血壓,治療主要就是以免疫球蛋白跟類固醇為主。

文/孫珞軒、圖/吳翌華

延伸閱讀
國內兒童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醫師:染疫康復後一個月內風險最大
染疫兒童MIS-C 以5-13歲最多! 一次看各國累積案例
家長憂兒童康復後發生MIS-C!醫師:持續發燒+六大症狀要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