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
與孩子一同練習調節情緒溫度,爸媽不失控,孩子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作者:韓成範
出版社:采實文化
責任編輯:賴以玲
推薦原因:和孩子關係緊密的父母,會用溫柔而低沉的聲音和孩子說話,孩子的情緒通常也會比較穩定。除此之外,也提醒父母多說鼓勵、少說批評的話,保有孩子的自尊,也讓孩子維持好的情緒溫度!
說話音調越高,語意越容易被曲解。——劉在錫,韓國知名主持人
孩子如果想要專注學習,必須讓情緒溫度降溫,關鍵在於和孩子關係最緊密的父母,用什麼樣的聲音和孩子說話?是溫柔的低音?還是尖銳的高音?以結論來說,倘若父母用溫柔而低沉的聲音和孩子說話,孩子的情緒通常會比較穩定。
孩子的鏡像神經元在聽到父母的聲音時,和父母相同的腦區會接收到同樣的刺激。為了清楚掌握對方說話的意圖,彼此的大腦區塊會開始活化。換句話說,為了理解父母的語意,孩子大腦內的鏡像神經元會開始運作,模擬同樣的狀況。
但還有一項變數,在於大腦遺傳基因影響。根據遺傳基因紀錄,聽到溫柔低沉的聲音時,表示我是安全無虞的;聽到尖銳刺耳的聲音時,表示生命正受到威脅。這是源於非洲大草原時期,原始人類流傳下來對聲音的記憶。因為對以前的人類而言,只有在遇到野獸或遭遇不測時,才會聽到刺耳的尖叫聲。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聽到電影裡的尖叫聲,或隔壁鄰居夫妻吵架時,仍會感到緊張和心跳加速的緣故。
如果父母說話聲音太過尖銳刺耳,孩子們的反應會是如何?即使父母說話時並沒有特別的情緒夾雜在內,但孩子的大腦也會開始產生焦慮。孩子當然知道父母並不是在責備自己,卻會不自覺會變得情緒激動,導致情緒溫度上升。當情緒溫度上升時,聽不進去父母說的話,不安感佔據了孩子的大腦,自然也不記得父母曾經說過的話。接著,就會聽到父母對孩子怒吼:「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講話?」親子關係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反之,如果父母說話的聲音低沉而溫柔,情況又會如何?當父母看著孩子的眼睛,用低沉溫柔的聲音和孩子說話時,孩子的大腦會進入平靜狀態。這是因為溫柔、低沉的聲音,不會讓孩子有生命受到威脅的緊張感,就像聽到鳥叫聲、風聲時,內心會感到平靜是一樣的。當父母說話柔和時,孩子的情緒溫度會降低,當情緒溫度降低後,理性腦會開始啟動,也才聽進去父母說的話。
在學校裡,有些老師和學生們的關係特別融洽。這些老師們有一項共同點,那就是說話聲音柔和。他們會看著孩子的眼睛,用低沉、溫柔的聲音和孩子說話。經過一學期後,班上的孩子們也慢慢地和老師越來越像。反之,有些老師說話聲音特別高亢激昂,就連在校長室也聽得到。通常那班的學生們會特別吵鬧,即使是剛上課學完的東西,老師問了也答不出來,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被焦慮佔據,完全沒有思考的機會。
但聲音是天生的,有辦法讓聲音變得低沉溫柔嗎?以前教書時,習慣把自己上課的聲音錄下來,下班回家後再重聽一遍。原本是為了讓上課的內容更豐富才會開始錄音,但在聽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聲音比想像中更高亢刺耳。從那之後,我會特別注意說話要放慢速度,讓說話聲音更柔和一些。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重新錄音,說話的音調明顯改善許多。
和孩子說話時,不妨試著用手機錄下自己的聲音吧!或者,也可以錄下和另一半聊天的聲音。重新聽完後,再持續練習用低沉溫柔的聲音說話,相信肯定會有所改善。低沉、溫柔的聲音,有助於讓孩子的情緒溫度降溫。
※ 內容授權自《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作者韓成範、翻譯鄭筱穎,采實文化出版。
整理/賴以玲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寒假關在家影響學童成長!兒科醫師揭冬季三大NG行為
孩子就是父母的倒影!心理學家:過度關懷、袖手旁觀都不行
每逢農曆春節安太歲、點光明燈?背後都藏著父母對孩子健康長大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