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穿錯恐傷髖關節!骨醫:嬰兒包巾重心需放「臀部」

髖關節檢查.001

寒流一波波來襲,大家都冷得包緊緊。可是對初生寶寶而言,下肢的包裹卻是大有學問。台東馬偕骨科醫師鄭凱元表示:有研究報告指出,日本人、本土美國人和北歐原住民的「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疾病好發率較高,推斷可能於其文化使用包巾包覆嬰兒的方式有關,他們習慣將嬰兒雙腳拉直裹緊。

鄭凱元表示,家長應避免讓嬰包的髖關節處於不良姿勢,如須包裹或固定嬰兒的身體時,應預留足夠空間,讓嬰兒雙脚可自由屈曲及伸展。嬰兒如果有髖關節問題,也大多找得到症狀,父母只要在2歲之前發現並帶來就醫,大多可以矯正改善,不必靠手術介入。

髖關節發育不良未來容易長短腳、脊椎彎曲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發生率大約為千分之1至1.5。較常見於女性、第一胎、臀產位、有家族病史、母胎時有羊水減少現象的新生兒。其原因與嬰兒關節較為鬆弛及子宮內的空間狹窄導致髖關節脫位的壓力增加有關。

髖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由股骨和髖臼形成,而其發展極需要髖臼和股骨頭的相互刺激,才能形成正常成人包覆性完整的髖關節。相反的,如果髖臼和股骨頭之間不穩定甚至保持在脫位的狀態。髖臼的發展會淺而平,而股骨頭會發展成不平整的圓形且股骨頸的角度改變。將來會有髖部疼痛、長短腳、跛行、臀中肌無力(Trendelenburg gait)、脊椎代償性的過度彎曲、早期髖關節退化等後遺症發生。

掌握症狀,2歲前不需要手術介入治療

鄭凱元也呼籲媽媽在照顧初生嬰兒時,髖關節脫臼的新生兒不一定有明顯的症狀,但還是可以由一些外觀的徵兆,去注意嬰兒的髖關節是否有問題。例如:活動嬰兒髖關節時是否有聲響或卡住的感覺、雙邊鼠蹊部的皺褶是否對稱、雙邊髖部外展的角度是否對稱、雙腳平放腳是否等長。「特別留意兩支腳有沒一樣長,雙邊鼠蹊部的皺褶是否對稱。」鄭凱元提醒。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早期治療,只需要以Pavlik吊帶固定,幾週到半年內通常可恢復正常。許多新生兒在出生時未診斷出來,等過二歲才來處理,都需要手術介入,而且之後發展的預後都比較差,形成未來的遺憾,因此提醒家長要早發現早治療!

寒流來包裹嬰兒3重點,避免誤傷骨發展

鄭凱元提醒,天氣寒冷在包褢小嬰兒有很小細節須留意,如:包裹或固定嬰兒的身體時,應預留足夠空間,讓嬰兒雙脚可自由屈曲及伸展。若使用揹帶揹抱嬰兒時,應選用有承托嬰兒大腿部位(由臀部至大腿位置)的揹帶,以防嬰兒雙腳下垂,讓髖關節受壓迫;而使用汽車專用的嬰兒座位,應選用有足夠空間的款式,讓嬰兒伸展髖關節和雙腳。

注意以上細節,並查檢嬰兒的雙腳是不是有異常的長短或兩邊開展不一樣,一旦有異常儘快送醫矯正,即可讓嬰兒髖關節正常成長,且可溫暖度過寒冬。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5歲之前孩子能夠喝什麼?美國4大醫療機構只推薦2種飲料

成長配方奶粉不是奶!專家:過多精緻糖+奶類不足,孩子更不健康!

新生兒持續吐奶要警覺!「急性中腸扭轉」治療不及終生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