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每天喝下160萬塑膠微粒!《Nature》子刊:嬰兒奶瓶是元兇

20201028_人均每天喝下160萬塑膠微粒!《Nature》子刊:嬰兒奶瓶是元兇

環境污染物常會用各種形式回到人體,這些透過呼吸、進食所進入人體的外來微粒,累積之後會造成包括癌症、不孕、肥胖以及各種慢性病。近日,一項研究指出,「嬰兒奶瓶」可能是嚴重的環境污染源!

聚丙烯材料在全球範圍內均使用廣泛,這種影響也是全球性的。研究人員在全球48個地區的調查發現,不同地區的12個月大嬰兒,人均每日攝入的塑膠微粒數值在10萬~455萬之間。全球平均每個嬰兒每天要吞下158萬顆塑膠微粒。

在這項發表在《Nature-Food》的研究中,來自愛爾蘭聖三一大學的科學家們清洗和消毒全新的塑膠奶瓶並使其乾燥後,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倒入攝氏70度的熱水沖泡嬰兒配方奶。經電動搖篩機搖晃一分鐘後,博蘭德團隊將水過濾並在顯微鏡下進行分析。

他們發現,聚丙烯材料的嬰兒奶瓶能釋放出高達1620萬每公升的塑膠微粒。研究指出,高溫會顯著增加塑膠微粒的釋放,當水溫從25℃升高到95℃時,塑膠微粒釋放量會從60萬每公升增加到5500萬每公升。

這一結果引起了人們不小的震驚。一方面,聚丙烯材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品級塑膠,常用於製作食品包裝、吸管等,通常被認為安全無毒,並且耐低溫和高溫性能好,也是唯一可以用於微波爐加熱的塑膠。

另一方面,該試驗顯示的塑膠微粒釋放量太驚人了,這使得嬰幼兒攝入的塑膠微粒數量比之前估算的成年人攝入量要多得多。

嬰兒的塑膠微粒攝取比成人高上數千倍

2019年發佈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人均每年會攝入7.4萬~12.1萬顆塑膠微粒。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嬰幼兒的攝取將達到成年人的數千倍。

不同地區的暴露模式也各不相同:非洲和亞洲嬰兒的潛在暴露量最低,而大洋洲、北美洲和歐洲嬰兒的潛在暴露量最高。研究人員總體認為:嬰兒接觸的塑膠微粒含量可能比以前想像的要高,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與食物接觸的塑膠製品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是如何釋放塑膠微粒的。

塑膠微粒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專家在一篇觀點文章中撰寫到:此次新研究提出的塑膠微粒暴露程度令人震驚,但對於嬰兒健康的現實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因為對於現階段人們來說,塑膠微粒和奈米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依然不甚清楚。

一些研究顯示:紫貽貝在微塑膠污染水體中暴露48天后,在其血淋巴中發現了微塑膠的存在,其濾食效率也因此降低。針對海洋蠕蟲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結論,海洋蠕蟲由於攝入微塑膠導致攝食活動減少、消化時間延長、炎症等,導致能量儲備降低50%。

另外,在塑膠生產過程中,為了使塑膠具有一些特殊性質,常加入一些增塑劑等化學成分:如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等。而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鹽等增塑劑現已被證實會影響甲殼類和端足類的發育,誘發遺傳畸變。

研究建議:別在奶瓶中裝過熱液體

回到《Nature-Food》這項研究結果,家長們若能盡量避免在聚丙烯材料奶瓶中盛放高溫液體,就可大幅降低嬰幼兒的塑膠微粒攝入。

對於必須使用高溫沖泡的奶粉或藥劑,家長們可以在其它非塑膠容器中沖泡好之後,適當冷卻再放入奶瓶中。此外,也要盡量避免用聚丙烯奶瓶進行微波爐加熱、奶瓶高溫滅菌後用涼水沖洗後再使用。

參考資料:Microplastic release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polypropylene feeding bottles during infant formula preparation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懷孕最怕外食不健康!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媽媽簡單避免塑化劑、食品添加物

10年內成長最快的女性癌「子宮內膜異位癌」!環境中的「塑化劑」是關鍵致病因子

除非真的沒水喝才喝瓶裝水!劉博仁醫師:4食物可幫助身體排出塑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