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會鼓勵孩子學習基本形狀,例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但未必真正了解背後原因。其實形狀是「幼兒數學」的基礎,同時涉及認知發展、邏輯思維和空間概念。以下分享學習形狀的重要性。
幼兒學習形狀的好處
1. 更容易識別字母和數字
英文字母和數字都是由不同的線條和形狀組成,例如數字 8 就是由兩個圓圈組成的、數字 0 就是橢圓形。如果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不同的形狀,日後接觸字母表時,就能夠更容易分辨和掌握各種英文字母和數字,日後在閱讀和書寫都會更得心應手。
2. 訓練觀察力和邏輯思維
幼兒能藉著將物品按形狀分類,來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和差異,例如了解到「圓形跟正方形是不一樣的」,又或是觀察到所有三角形都有三條邊和三個角,但不是所有三角形看起來都是一樣的,它們的形狀和比例可能有所不同。
家長亦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物品的形狀,例如問問孩子「這個玩具是什麼形狀?」、「你知不知那個交通標誌是什麼形狀?」,孩子在回答時,其實也是在訓練自身觀察力。

先學形狀奠定數學基礎
「數量、空間與形狀」是數學範疇的重要部分。而幫助孩子學形狀,能幫助他們建立空間關係和初步幾何概念。
小朋友在觀察和分辨不同形狀時,雖然表面上好像只是「認得出」,但其實他們已經在學習更深層次的概念。例如物件與物件之間的位置關係(上下、前後、左右)、大小比較(大、小、更大、最大)等。這些都是比較抽象的認知能力,日後在學數學推理、測量、理解幾何圖形時都會用得上。
用實物與遊戲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學形狀
家長可透過認識形狀的海報,讓孩子通過學習形狀的名稱。過程中可用實物做例子,例如籃球是圓形的;這本書本是長方形的;這個交通標誌是六邊形的。幫助他們理解每種形狀的特徵。
圖卡教材也是很好的工具,家長可引導孩子剪下圖卡,用玩遊戲的方式練習。可讓孩子抽出一張圖卡,再考考他們這是什麼圖案。如果孩子未能正確回答,家長也可以用現實物品進一步解說,加深記憶。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香港媽媽分享 4 個積木隱藏玩法訓練數感、空間感、邏輯
邊玩還能邊學!9 個數感小遊戲 輕鬆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葡萄唸「ㄊㄠ˙」不是「ㄊㄠˊ」?家長好難教 跟日常唸法不同的還有這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