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百病之原,過瘦也是一種病。近年受到影視圈的影響,越來越多青少年因為「過度」控制飲食,引發厭食症。厭食症不只是怕胖不敢吃,引起厭食症的原因更多是心理因素,屬於「心因性疾病」。林口長庚兒童胃腸科主治醫師醫師陳米琪帶你一次了解厭食症原因、症狀及治療。
厭食症是青春期的精神疾病大敵
15歲的小美(化名)因腹脹合併腹水、半年內體重下降 10 公斤住院,醫療團隊再替她進行一系列檢驗與檢查後,並未發現明確病因。住院期間護理師觀察小美東西吃得很少,且不太願意吃飯,甚至站著吃飯,一直在病房裡走動。
在近一週的相處下,小美漸漸打開心房,告訴醫護人員:「自己很害怕吃東西,覺得小腹、大腿贅肉太多,只有少吃一點且做更多的運動才能消除多餘的肥肉。」經轉介到兒童心智科評估,診斷為厭食症合併焦慮。
林口長庚兒科醫療團隊透過飲食與疾病衛教、飲食與心情日誌,合併藥物治療小美的腹部脹氣及便秘,給予藥物治療之後,體重逐步回穩,不安焦慮的情形改善許多。
擔心發胖恐是厭食症
陳米琪表示,厭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的精神疾病,常發生在 10 到 30 歲的女性。青少年處於變動的時期,對於自己的身體形象以及自我認知定位不明確,有著較高的風險患有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包括厭食症、暴食症、嗜食症、異食症、反芻症、迴避 / 節制型攝食症和其他「餵食和飲食障礙症」等。厭食症多見於年輕女性,好發於 10~30 歲。其特點是對於自身身材的認知有障礙,擔心發胖或是極度害怕變胖,常拒絕維持最低正常體重。
厭食會讓身體機能當機 出現併發症
厭食症最讓人擔心的是危害健康,並造成身體機能改變或不良合併症出現,例如電解質不平衡、貧血、無月經、蒼白虛弱、便秘、低血壓、心律過慢,甚至骨質疏鬆等等。
她強調,厭食症患者因為體重過輕也會常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臟功能異常包括心律不整、心跳過慢、血壓下降,甚至出現猝死的情況。消化系統也會出現異常,包括消化蠕動下降、腹脹、腹痛、便秘;出現月經停止、第二性徵消失;皮膚缺乏光澤、水腫、掉髮。
治療厭食症需要長期抗戰
陳米琪強調,厭食症早期不易被察覺,且病人經常隱藏自己的異常飲食問題,拒絕醫療協助,多數病人在危及生命健康時,才由親友協助就醫,使得病程慢性化,反而增加治療的困難。厭食症是一個需長期抗戰的疾病,醫療團隊的照護外,家人的扶持也很重要,透過監護者觀察並管控患者的飲食,達到維持營養和恢復體重的效果。
文/邱玉珍、圖/孫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