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內分泌科看什麼?成長發育需要專業守護,性早熟治療非這科不可

兒童內分泌科看什麼?成長發育需要專業守護,性早熟治療非這科不可

隨著父母愈來愈重視孩子的身高與性早熟問題,讓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在這幾年變得很夯!或許父母覺得兒童內分泌科很難掛到號,沒錯!全台領有兒童內分泌科專科證照的醫師為數不多,過去,多在醫學中心服務,如今,部分醫師走入基層診所,雖然看診內容有所差異,但共同守護孩子健康成長的初衷卻是相同的!

孩子在學校測量身高、體重後,若孩子身高未達標準,學校會發轉介單,請家長帶孩童到兒童內分泌科門診,安排進一步檢查。身為家長的你,是否曾收過要去醫療院所請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複查的通知呢?

但父母想順利幫孩子掛到號並不容易,因為不是每家醫療院所都有兒童內分泌科專科醫師駐診,就算知道哪兒有專科醫師,也常常是「本週額滿」、「下一週也額滿」的狀況,據說即使是一個月前掛號也不一定掛得到。特別是每逢寒暑假,以及開學後的一兩個月內,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總是忙翻天。還有週三下午、週五晚上與週六早上的門診,也是父母帶孩子看診的熱門時段。 

就醫需求高,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少

根據衛福部統計,110年的兒科醫師人數為1,673人,但領有兒童內分泌科專科證照的醫師卻不多,小禾馨民權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陳奕成指出,「比起一些科別,內分泌科算是新的次專科,我領的證照編號是90 號,最近發證才剛過 100 號。在我那一期的次專考試,全國只有兩位考兒童內分泌科」。

過去,兒童內分泌科的確不是兒科醫師的首選次專科,而一般人對兒童內分泌科也不熟悉,陳奕成醫師表示,「與其他科相比,急重症的個案數不多,處置上多是需要長時間追蹤觀察,而不是定期回診拿藥;要做的檢查以抽血、X 光為主,這些設備並非一般診所常規都會設置的,因此,日後想要自行開業的兒科醫師不會選內分泌專科當次專,至於選擇的醫師則多留在醫學中心服務」。

近幾年來,性早熟的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父母高度關切孩子的身高,一旦小孩身高明顯比同儕矮,就會憂心忡忡而求診問醫,想要了解孩子的骨齡,使得兒童內分泌的門診變得門庭若市。面對旺盛的就醫需求,專科醫師證照編號為 80 號的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任林建銘表示,「曾經冷門的次專科,今年變得熱門,招收的研修醫師人數比往常多。我們期許人力雖少,但提供的醫療品質有保證,秉持社會良心,正確幫助孩子做好生長評估」。

兒童內分泌科│成長曲線│身高│骨齡│性早熟│糖尿病病童

診所與醫學中心各自分工,一起守護兒童健康

事實上,兒童內分泌不只看孩子的身高、體重,評估是否性早熟而已,不過,隨著部分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走入基層診所,看診的內容與醫學中心有所分工。

診所以評估生長發育為主

陳奕成醫師說,「診所多以看生長發育的問題為主,例如比同學矮或特別高的孩子,或肥胖的孩子,身上出現黑色棘皮症會被父母帶來檢查;也有父母觀察孩子有大脖子、眼凸的狀況,於是帶來檢查甲狀腺功能;或是學校健檢發現男性女乳症的問題,也會來檢查。本院比較特別的是,因接生的新生兒多,若在新生兒篩檢中有先天性內分泌的問題,多會繼續在本院追蹤」。

簡單而言,基層診所多是針對暫時性狀況予以定期追蹤,為父母分擔焦慮的心情。若評估後,有類似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則轉診大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陳奕成醫師:生長狀況只跟自己比!
陳奕成醫師強調,「生長,不跟別人比,與自己比較即可」。同一學年的孩子,有的是5、6月生,有的是前一年的9月生,差了快10個月,基準點不一樣,根本無法比較誰比較高、誰比較矮。只要自己的生長速度維持一年長個4~6公分即可,不要過早發育(女孩8歲、男孩9歲),都算正常,請父母不要過度擔心。
他提醒,父母千萬不要急著讓孩子吃幫助長高的藥或保健食品,這樣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出現反效果。陳奕成醫師表示,「在門診時,與父母溝通的重點為是否要抽血或治療。當孩子確實需要醫療的幫助時,才會積極介入治療」。
陳奕成醫師指出,定期追蹤就是儘早判斷出需要醫療介入的情形,進而向家長提出對應的治療建議,絕對不是骨齡進展太快就推銷自費治療療程,或是利用對於孩子身高的焦慮,販售不必要的保健食品」。

醫學中心處理問題多元化

醫學中心又是處理哪些問題呢?林建銘醫師表示,「平日最常見的是處理性早熟,多是從診所轉介來的個案,需要進行抽血檢驗荷爾蒙、X光照骨齡、女孩還要合併超音波檢查子宮成熟度;不只身高矮,還合併生長遲滯(例如:去年量是120公分,經過半年、一年再量,仍是120公分)的個案,可能需要安排腦下垂體全功能檢查;性別發育異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的孩子,需要安排影像學檢查,甚至是染色體與基因檢查,這些都要在醫學中心處理。對於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者,若是偽陽性需要追蹤,如要確診,則必須進行完整的甲狀腺素荷爾蒙檢查與核醫攝影;至於兒童糖尿病的個案定期回診也不在少數」。

雖然內分泌科的急重症個案不多,但偶爾還是會碰到,林建銘醫師說,「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病童若未定時施打胰島素時,導致胰島素不足,即容易有酮酸中毒的狀況,必須緊急就醫」。在疫情期間,林建銘醫師曾在三週內接到五個糖尿病酮酸中毒的個案,其中不乏從急診室再送到加護病房的病人,有的還因為喘得太厲害而差點插管。

林建銘醫師解釋,「一方面可能是感染新冠肺炎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讓酮酸中毒的比率上升;另一方面則是受疫情影響,大家避免就醫,當孩子開始出現一些糖尿病初期症狀: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減輕時,家長帶孩子就醫的意願下降,所以,一旦酮酸中毒的症狀出現時(常見噁心、嘔吐、腹痛與呼吸急促),病情就已經凶險萬分了」。

因橫紋肌溶解症而掛急診的孩子,也需要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的診斷。林建銘醫師說,有個孩子因身高不足已在某醫院追蹤了兩、三年並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後來效果不佳且骨齡已接近全癒合,故成長空間不多。或許是父母愛子心切,在暑假期間又將孩子送去運動中心從事成長運動,一跳就是三個小時,當天傍晚回家後就出現了橫紋肌溶解症狀,緊急送醫。

林建銘醫師表示,「抽血驗肌氨酸激脢 (creatine kinase, CK)值,正常情況下的CK值應低於200 U/L,但這個孩子的CK值竟高達60,000 U/L,必須進加護病房」。他感慨地說,花了四、五千元參加所謂的「成長活動」,最後卻進了加護病房,真的是得不償失!

事實上,很多科的問題與內分泌科高度相關,即使在別科就診,也可能需要會診內分泌科,林建銘醫師指出,例如:神經功能性的症狀、生長遲緩合併內科疾病時、心悸、手抖、掉頭髮、牙齒掉太快或太慢等等,都需要排除與內分泌的運作是否有關。由此可見,內分泌科其實「管」很大。

林建銘醫師:成長只有一次!多注意孩子的生長狀況
身為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林建銘醫師最想跟父母溝通的觀念是:成長只有一次!務必多注意孩子的生長狀況!他強調,「完整的生長評估很重要!提醒父母,關心孩子的成長,並不需要讓孩子另外吃保健食品,若有任何疑慮,應尋找專科醫師做正確的評估。有時,不過度介入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做法!」
他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本來成長速度就可以一年長高10公分左右,與吃不吃保養品無關!過多的保養(健)品可能更容易造成骨齡超前,有可能導致成年身高更矮的情形發生」。
林建銘醫師提醒,「孩子若有生長曲線小於3百分位或大於97百分位、女孩8歲或男孩9歲出現第二性徵、身高一年長不到4公分等狀況,都應接受專科醫師的評估。若有異常,進行檢查與治療,定時追蹤,把握適合介入的時間點,都有機會讓孩子回到正常的生長軌道」。

性早熟治療非看兒童內分泌科不可

相信父母一定看過「兒童成長科」,不免好奇與「兒童內分泌科」有何關聯?陳奕成醫師指出,「所有的兒科醫師都能夠為嬰幼兒進行基礎評估,了解生長是否有問題,但需要治療時,必須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執行」。

陳奕成醫師表示,兒科醫學會於108年時發表聲明,「身高不足、性早熟治療經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謹慎評估可得到良好照顧,若經由非專業醫師開立高額的自費藥物,可能造成孩子不必要的治療及傷害」。

林建銘醫師補充,術業有專攻,即使在一開始的次專科是將遺傳科與內分泌科合稱「遺傳內分泌科」,但兒童遺傳科專注的是與酵素、基因異常有關的先天性或代謝性疾病,如:龐貝氏症、唐氏症、小胖威利症等等,專精領域終究有所不同,後來才各自成為獨立次專科:「遺傳╱新陳代謝科」與「內分泌科」,而評估身高、體重的發育狀況正是內分泌科醫師的領域。

陳奕成醫師提醒父母,完成成長評估與骨齡檢測後,正規的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並不會推任何自費療程或檢查,「骨齡反映的是體內的成熟程度,若對照實際年齡的差距不大時,先予以定期追蹤半年。然後,再依孩子的狀況評估是否要抽血檢查。但生長曲線小於3%時,則先會先抽血檢查」。

陳奕成醫師解釋,一方面是診所不像醫院有檢驗部門,方便進行抽血檢查;二方面則是要有必要性才做」。

林建銘醫師表示,「骨齡與實際年齡差距在正負兩歲內,屬於正常範圍。若差距大於兩歲時,則依速度快慢評估需要的檢查,如骨齡超前,會進行荷爾蒙激發試驗,排除中樞性性早熟;落後許多的話,除了必要的檢查外,還要評估營養狀況,排除病理性的原因後,再給予適當的處置」。

文/媽媽寶寶 圖/楊紹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兒童內分泌科看什麼?成長發育需要專業守護,性早熟治療非這科不可!

延伸閱讀
睡好睡滿很重要!把握生長激素分泌最佳睡眠時間 抓緊長高關鍵 4 小時
造成性早熟的N種可能!小心!你以為的日常小事,不知不覺耽誤了孩子高人一等的機會
CP 值最高的運動!每天跳繩 500 下 運動後生長激素濃度增加幫助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