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寵孩子、愛孩子,卻容易過度保護,一不小心就把孩子養的嬌弱,稍有磕碰,孩子的玻璃心就碎了一地。其實,堅韌的心,是能靠後天養成的,父母若能有意識的引導、用正確的方法陪伴,孩子的心理素質就會愈來愈好。
孩子碰到挫折的情緒反應,總是很激烈,比方說,到公園玩時,只要跟人略有衝突就爆哭……
孩子很害怕失敗,每次玩遊戲,輸了就很不開心,甚至因為怕失敗而畏縮,不願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想「事事順心」,比方說,就是一定要去這個地方玩、一定要買那樣東西,不如意就鬧脾氣……
孩子抗壓力低,沒有面對挑戰的意願和勇氣,例如功課比較多、比較難,就想直接放棄……
諸如此類的情況,父母們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會懷疑:「我的孩子,是不是太玻璃心了?」也不禁擔心,孩子現在碰到小挫折就崩潰、不順心就鬧彆扭,人生還很長,未來遭逢考驗或逆境時,該如何是好?
其實,心理韌性如同肌肉一般,愈練會愈強壯,每當孩子玻璃心碎了一地時,就是機會教育的好契機,《未來family》採訪了相關專家,並依照時機,處理原則彙整如下:
「事發」當下,父母可以這樣做
1.允許孩子能有負面情緒,別把孩子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
擁有美國心理諮商碩士的陳其正,經營「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多年,他認為,當孩子「玻璃心碎」的當下,父母首先要允許孩子能有負面情緒。
比方說,原本跟孩子說好今天要去動物園玩,但因故臨時改成去兒童新樂園,孩子崩潰了,這時有不少父母急著想讓孩子冷靜下來,可能會說:「這又沒什麼,有什麼好生氣的?」、「兒童新樂園也很好玩啊!」等等。
萬一不見效,父母還可能說出:「帶你去兒童新樂園還不好嗎?」、「你再不高興,我們乾脆別去了。」之類的話。醜爸直言,大人為了安撫孩子,急著說些什麼,結果反而更刺激孩子,讓事情愈滾愈大,其實,此時大人就接納孩子的情緒就好。
在網路上被暱稱為「大樹老師」的資深蒙特梭利教師趙崇甫說,父母忍不住想說些什麼,是很正常的,因為看到孩子有負面情緒,父母也會捨不得、也會不好過,但千萬得記得「那是孩子的情緒,不是我的情緒。」
在這個當下,就讓孩子安全的抒發情緒即可。大樹老師說明,所謂「安全」,是確保孩子抒發情緒的方式不會傷害到自己,也不會傷害到別人或環境,例如不能打自己、不能打別人、不能砸東西等等。
情緒沒有對錯,但表達方式要合宜,在一次次的崩潰中,孩子也會慢慢學習到該如何表達、調整情緒,而情緒的調節正是心理韌性的核心關鍵。
2.讓孩子明白他並非無能為力,還是有選擇權、有可以掌控的事情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任何開導或說教,都可能是提油救火或落井下石,不如等孩子抒發到一段落過後,再開始跟孩子談。
以「不能去動物園」的例子來說,醜爸建議,就等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再跟孩子聊聊,例如可以說:「我們來想一想去兒童新樂園要玩什麼?」
又例如,孩子去公園玩時,跟人有衝突而爆哭,大樹老師說,這時不妨帶著孩子到角落,讓孩子哭完後,再問孩子:「你休息好了嗎?要再去玩嗎?還是想回家呢?」
此時的重點,不是急著說大道理,而是透過明確的引導,讓孩子知道「我對眼前的情況,並不是完全束手無策,我還是有選擇的。」也引導孩子把目光焦點放在「我可以掌控的事情」上,增加對生活的控制感,不至於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事發」之後,父母可以這樣做
3.別只看問題,而是聚焦在學習,想想「我們能做些什麼」
關於孩子的玻璃心碎一地,父母難免會很介意其中的「問題」,大樹老師認為,比較妥當的因應之道,是聚焦在「學習」,與其一直糾結「孩子怎麼會發生這種問題?」,不如把焦點放在「我們能做些什麼?」。
比方說,孩子去公園玩時,跟別人有衝突而不愉快,大人可能會想「怎麼會這樣?」或開始擔心「他以後會因為人際關係吃大虧!」,但比較務實的方法,是陪著孩子思考,未來若碰到類似情況時,該如何解決,從中學習衝突協商。
又例如,有些孩子不喜歡輸、害怕失敗,大人常說「那又沒關係!」但孩子就是覺得「有關係」,這時的重點不該擺在「他怎麼那麼怕輸?」,而是應該放在如何陪孩子跨越。
大樹老師分享,當父母對某個問題很焦慮、很擔心時,就換個角度想想,在這個問題中,孩子需要學會什麼、大人又可以怎麼陪伴孩子學。相信努力就會有改變、相信會愈來愈好,這也是種成長型思維。
4.陪孩子練習鼓勵自己,有自信心,能為自己加油打氣
即便父母再愛孩子,也不可能確保孩子的人生一帆風順,心理韌性的一大重點,就是要能面對壓力,當碰到挫折或逆境時,仍有足夠的復原力,有自我調適的意願和能力。
這是有方法能練習的。例如,跟別人玩卻發生衝突時,孩子可能直覺想到「別人都不喜歡我」,但實際上可能只是雙方想玩的東西不一樣,父母要試著陪孩子思考事實,並練習從不同角度來看待情況。
也要記得,別不小心助長了孩子的受害者心態。比方說,當孩子在公園跟人發生衝突後,父母可能為了轉換心情,就帶著孩子去吃大餐、買玩具,無意間可能就讓孩子認為「別人都不喜歡我,但沒關係,我得到補償了。」如此一來,孩子未來在碰到挑戰時,可能會較消極被動。
父母要讚美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的付出,陪著孩子慢慢養成自信心,要做孩子的啦啦隊,也要教會孩子當自己的啦啦隊,在關鍵時刻,能為自己加油打氣。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這樣做
5.放手讓孩子累積生活經驗,也多跟孩子聊聊「碰到了什麼好事」
孩子之所以容易玻璃心碎一地,醜爸與大樹老師都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的生活經驗還不足,情緒認知發展也有其階段。
以「今天不能去動物園了」來說,父母會想「改天再去也沒關係」,但對孩子來說,可能真的是天大的事情;大樹老師說,這是因為父母的人生經驗比較豐富,知道「動物園一直都在,改天也能去。」,而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太抽象了,還沒辦法真正明白,需要長大一點、自身經驗足夠了,才能真正理解。
所以,父母的任務,就是放孩子去累積生活經驗、面對真實的人生,別再為孩子包辦一切或排除萬難,也別怕孩子犯錯。醜爸說,當孩子生活經驗愈來愈豐富了,就會慢慢發展出一套因應挑戰或逆境的策略。
而「務實的樂觀」是心理韌性的核心要素,偏偏人類有「看見負面信息」的本能,如果希望孩子能用正向的眼光看待人生,平常不妨多聊聊生活中的好事,例如可以問孩子:「今天最棒的事是什麼呢?」大人本身也要練習積極正向。
6.與孩子自然而然的相處,別讓孩子誤以為地球是繞著他轉的
人生本就有苦有樂、地球本就不是繞著自己轉的,很多被養在「溫室中」的孩子,很難明白這一點,因為父母太寵溺,也因為父母太保護。愈是為孩子排除萬難,孩子愈欠缺面對真實世界的經驗跟信心。
大樹老師舉例,失戀有解方嗎?或許有一些,而最常見的一種解方,就是多失戀幾次,然後便明白失戀是怎麼一回事了;而讓孩子玻璃心碎一地的那些事,其實也是,孩子第一次碰到,會有很強烈的負面情緒,但後來再碰到,崩潰感就會慢慢遞減,慢慢沒有那麼痛苦。
如果父母因為怕孩子痛苦,就不讓孩子身處那些情境,那孩子當然永遠學不會該怎麼走過。醜爸也提醒,父母除了別過分寵溺孩子,也要管理好自身的焦慮與期待,別將其過度加諸在孩子身上。
跟孩子自然而然的相處,放孩子去經歷那些該經歷的,就是教會孩子「人生不容易,但我們也不簡單」的方法,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
文/未來 Family 圖/雷思瑜
※本文由未來 Family 授權,原文出自「孩子太玻璃心、缺乏耐挫力?專家親授6心法,這樣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延伸閱讀
考試考不好,孩子大崩潰!心理師:4 方法陪孩子面對挫折
掌握 3 階段,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心理學家陳永儀: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父母要捨得放孩子去經歷失敗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