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幼兒分離焦慮 1 》破解迷思!孩子不是只有哭才是分離焦慮 專家:「這些」狀況也都是

嚴重幼兒分離焦慮 1 》破解迷思!孩子不是只有哭才是分離焦慮 專家:「這些」狀況也都是

離幼兒園、小學開學已經過了 1 個月,家中小孩要去上學還會哭嗎?有家長發現,孩子剛進入新環境時都會哭泣、甚至捨不得爸爸媽媽離開,原來這是因為「分離焦慮」所致!孩漾全人發展工作室職能治療師郭虹吟提醒爸爸媽媽,孩子不是只有哭泣才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還會有哪些表現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分離焦慮」。

相信家長一定遇過一開學把寶貝送去幼兒園時,孩子哭鬧不斷、不願上課,或找各種理由請假,說自己想跟爸爸媽媽待在家的狀況,這可能就是「分離焦慮」。孩漾全人發展工作室職能治療師郭虹吟說明,分離焦慮除了有哭泣表現,還包含失眠、睡覺容易驚醒、食慾不佳、心情低落、放空、緊抓東西不放等表現,家長可透過觀察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分離焦慮的情況。

分離焦慮會有哪些表現?

「哭泣是大部分寶寶的情緒語言,哭是本能的情緒表現,但不是每個寶寶都會用哭的方式展現焦慮。」郭虹吟提到,有些孩子是情緒表現較為低落、眉頭深鎖、容易放空,伴隨食慾降低、活動量降低;反應強度高的孩子可能就是容易生氣哭鬧、晚上失眠、易驚醒。

這樣的孩子的確不易照顧,父母也可能在過程中對孩子產生較為負面的情緒(如生氣、大吼等),一旦家長也被情緒主導,親子關係就可能陷入惡性循環。郭虹吟提醒,父母要謹記孩子不是只有哭泣才是分離焦慮,幼童所有負向情緒展現都可能是他們在表現焦慮。家長如能多些關心,也許就能及早發現孩子與平時不一樣的地方。

為什麼會出現分離焦慮?

家長有時會不解,明明給孩子的安全感很夠,為什麼孩子還會出現分離焦慮?其實分離焦慮屬於幼兒發展的自然現象,郭虹吟說,寶寶約在 4 個月大左右,可以慢慢辨識主要照顧者,並區分主要照顧者與他人的不同,且會依主要照顧者對於需求的回應、對待方式等來建立依附關係。當孩子已經能辨認主要照顧者並依附對方時,自然可能因其他的陌生臉孔而不安。

郭虹吟指出,幼兒出現分離焦慮的時間點包括:

  • 產生期:約在 6 至 7 個月大,寶寶開始能辨認主要照顧者,而「物體恆存」概念尚未發展成熟前,而幼兒「物體恆存」的概念則從 8 個月開始一直發展到 2 歲左右才能建立完全。郭虹吟解釋,寶寶在 6、7 個月大時,還沒有建立物體不見後仍會存在,並非消失的觀念,所以會以為爸爸媽媽不在眼前,就是不見了,因此才會出現分離焦慮。
  • 高峰期:約在 12 至 18 個月(1 歲至 1 歲半間),依孩子特質的不同,有些可能會持續到 2 歲。
  • 消失期:一般來說兒童分離焦慮會在孩子 3 歲時緩降,如果 3 歲後還有分離焦慮,可能是受環境變動(如上幼兒園、小學等);主要照顧者轉換等影響,但通常 4 至 6 周後孩子會漸漸適應並習慣,分離焦慮也會自然消失。

郭虹吟補充,每個孩子因先天特質、家長照顧孩子的方式等都會影響他們的適應期,適應長度自然會有所落差。如果適應期超過 6 周,則建議前去醫療院所尋求協助。但在此之前,可先從「孩子特質」、「環境安定」、「正向親子關係」3 個面向去判斷,與孩子是否建立起穩定依附關係、是否已經提供孩子足夠安全感。

文/陳韋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嚴重幼兒分離焦慮 2 》孩子一分開就哭!職能治療師解析:「這 3 種」原因孩子易有嚴重分離焦慮
嚴重幼兒分離焦慮 3 》當孩子分離焦慮 家長謹記 7 重點漸進練習、分離前 4NG 行為不要做
3 跡象觀察孩子是否準備好上幼兒園!安全感不夠、不會自己吃飯,都會讓上學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