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究竟會不會偏心?根據美國一項調查,65%的母親和 70%的父親表示自己偏愛某一個孩子。人難免偏心,但父母偏心得太明顯,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不被偏愛的因為被忽略、容易嫉妒;被偏愛的也不見得快樂,除非他占盡好處又很自私,否則多數人也想跟手足好好相處。」
爸媽究竟會不會偏心?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引述美國一項調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人類和社會發展學敎授凱薩琳.孔戈爾(Catherine Conger)曾對 384 對兄弟姐妹及其父母進行硏究,發現 65%的母親和 70%的父親表示自己偏愛某一個孩子。研究人員認為這個調查出來的比率比實際偏低,因為在硏究過程中,父母們總是儘量掩飾自己的偏心。
楊俐容分析,偏心有三種:一種是明著的偏心,一種是私底下的偏心,第三種則是「隱藏版」的偏心。楊俐容表示,父母偏心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不被偏愛的因為被忽略、容易嫉妒;被偏愛的也不見得快樂,除非他占盡好處又很自私,否則多數人也想跟手足和好。」「即使不常吵架,但他們就是不容易親近。因為他很多負面的情緒來自手足的存在。」
當孩子抗議大人偏心時,爸媽要如何處理,才能降低孩子的負面感受呢?《未來 Family》特別採訪四位學者專家,提出以下 7 個建議:
原則 1 跟孩子說「我一樣愛你們」
諮商心理師蔡宜芳指出,「因為孩子的個性或成績等因素,父母比較疼愛某個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千萬不要表現出來。」不要讓孩子覺得因為老么或成績好就比較受寵,如此一來,孩子可能會有無助的感覺,覺得不管怎麼樣都無法得到父母的愛,會影響到孩子的自我價值。
楊俐容說,「人難免偏心,通常我們會比較喜歡跟自己個性像的人,除非你不愛自己。」重點是,爸媽要對自己偏心有所覺察,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她建議,面對孩子一定要說「你們都是我的孩子,我打從心裡一樣愛你們。」要注意的是,表現出來的行為不能太偏頗,否則孩子也不相信。
原則 2 關照情緒、回應事實
當孩子說「你偏心」的時候,爸媽第一時間不要急著否認「我沒有」,小心掉進眼前「比較」的陷阱。
楊俐容表示,偏心跟不偏心是一種主觀判斷,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背後一定有某個事件所引起,「爸媽可以選擇回應『事實』,關注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楊俐容表示,爸媽試圖想解釋自己很公平,往往徒勞無功,而且永遠比不完。「爸媽只要具體地回應,關照孩子的需求和情感,讓孩子知道不用去比較。」「當情緒先被關照了,理性才會出來。」
原則 3 跳脫「給一樣」的思維
黃柏嘉指出,很多父母追求公平,什麼都想給兩份。「但媽媽沒有兩個,所以很多媽媽生了第二個以後很辛苦,」哄老二睡覺,老大也想要抱抱,媽媽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
黃柏嘉建議,爸媽要回到本質去看,孩子到底要的是什麼?「孩子想要的是,被你看重、被在乎,知道你愛他,」是否和小的一樣被抱抱,不是重點;你可以一邊抱小的,一邊和大的聊天,給他愛和安全感,這樣就不用什麼東西都要兩份。
如果想著給孩子一模一樣的對待,就是公平,是錯誤的觀念。黃柏嘉說,一來,「你絕對給不了一樣,只會坐實了孩子覺得你偏心,」其次,「就算給得一樣,也給不了同等級的在乎和看重,因為孩子的年紀不同,需求也不同。」
原則 4 追求「平等」,而不是「公平」
黃柏嘉育有 9 歲的兒子和 7 歲的女兒,有段時間女兒常說「為什麼哥哥可以……」。黃柏嘉指出,孩子問「為什麼」的背後,不見得是想要得到答案,他只是想爭取某種權利或是抱怨。
黃柏嘉的解法是,教孩子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不說「為何他可以……」改說「我也想要……」。黃柏嘉告訴孩子,只要學會了某個能力,就可以去做這件事,像是用菜刀,「不是爸媽偏心誰、某人有特權,而是誰會了、誰還不會。」
黃柏嘉在《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一書中提到,父母真正該追求的是「平等」而不是「公平」。「公平是,不管孩子年齡大小,給予一樣對待。平等則是,考慮孩子的差異,依據每個孩子不同的需要、給予不同的協助。」
原則 5 讓孩子理解爸媽為什麼要求不同
蔡宜芳指出,在孩子的心目中,「公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年紀、性別、個性、興趣等都不一樣,爸媽其實很難做到完全公平。
爸媽要讓孩子理解,爸媽之所以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是因為每個孩子的特質和能力不都一樣,像是對成績要求的標準不同,係因不是每個人都擅長念書。最重要的是,「爸媽的愛要讓孩子感受到。」
「讓孩子理解因為每個人的需要不同,所以爸媽會視情況給予不同的要求。這樣的愛,是最適合每個人的愛,幫助孩子適性發展,而不是齊頭式的平等,」蔡宜芳說。
原則 6 鼓勵合作代替競爭
蔡宜芳建議,鼓勵手足之間以合作取代競爭。有些事情可能妹妹做得比較好,那妹妹就可以當小幫手、幫忙姊姊。
爸媽不妨強化孩子的優點,引導兩人互相幫忙及合作。像是姊姊教妹妹功課,妹妹帶個性較害羞的姊姊出門買東西。當有一方願意幫忙,爸媽除了肯定孩子、幫了爸媽的大忙之外,也可以邀請手足表達感謝之意。
原則 7 刻意設計「精心時刻」
黃柏嘉指出,「偏心的感受,只存在於不安、焦慮、匱乏的孩子的身上。」如果孩子的自我價值很穩固、有自信心,就不太會抱怨父母偏心。
如何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在乎呢?黃柏嘉有個小技巧是,營造一對一的「精心時刻」。黃柏嘉會握著女兒的手、教她切菜,陪兒子下棋,「這是灌滿孩子被愛和被在乎感覺,最快的方法。」
兒童職能治療師徐瑜亭表示,每個孩子無論性別或個性討喜與否,都需要爸媽最多的愛,「每個孩子都想確定自己在爸媽心中是獨一無二的,爸媽是愛自己的。」現代爸媽工作忙碌,育有兩個以上孩子的話,每個孩子被分配到的時間會變少,因此,「爸媽陪孩子時一定要專心,放下手機,陪孩子的質和量都要兼顧。」
創造「精心時刻」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徐瑜亭指出,當大的還沒放學回家,陪小的吃點心,或是一次幫一個孩子洗澡,這些都是親子之間的獨處時間,短短數十分鐘就能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愛。
文/未來 Family 圖/蘇鈺婷
※本文由未來 Family 授權,原文出自「父母偏心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專家傳授 7 原則,讓孩子感受你的愛一樣多」。
延伸閱讀
母親對幼兒精心分享回憶有助身心靈健康!研究:可減少孩子成年後憂鬱並提升自尊心
教養、教育觀念不一樣,家長如何跟老師溝通?
家有雙寶的實戰經驗》「綠豆爸」趙介亭用阿德勒教養法,5 方法讓手足感情愈來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