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打持久戰,一戴口罩、勤洗手成為全民運動,而孩童到學校看到的同學、老師全都戴上了口罩,一名 4 歲男童竟因此出現了口齒不清的症狀!
一名四歲男童,上幼稚園後被老師發現說話時口齒不清,建議家長詢問醫生意見。男童媽媽帶至醫院求診,醫生發現小孩患上「構音異常症」,並懷疑是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家都戴着口罩,令男童因看不到大人的嘴形和聽不清楚發音有關。
看不到家長及老師說話口形,男童患「構音異常症」
男童媽媽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又擔心把肺炎病毒帶回家,她下班回家後仍然戴着口罩與孩子相處互動,後來經幼稚園老師提醒,才發覺兒子說話的發音有問題,立即求醫。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趙明哲指出,經過發音評估及語言發展篩檢測試,發現小男孩的智力、聽覺和構音器官均沒有問題,而再進一步評估其發音時,發覺他的發聲不準,常將國語的「湯」說成「當」、「哥哥」說成「顆顆」、將「通」說成「翁」。因此,醫生診斷其為「構音異常症」,並安排接受專業的早期語言治療。
新冠疫情衍生出的「口罩文化」,值得家長、老師關注
趙明哲醫生表示,兒童在學習語言期間,是透過大人的嘴形、面部表情和清晰發音的聽和看,才算是完整的學習進程,一旦父母或老師若長期戴着口罩和小孩互動,相對上會影響兒童學習語言的進展。雖然仍未有明確的科學分析及論文,但由於今年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才出現這樣特殊的口罩文化,值得家長和幼稚園老師注意。
透過語言治療師帶領運用圖卡、故事書、口腔運動遊戲,進行嘴唇、舌頭、臉頰肌肉的訓練正確發音,每周一次約 30 分鐘,家長在私人場合與空曠戶外也脫下口罩與兒童說話互動,男童在三個月以來已有很大進步,說話音準也愈來愈清晰!
一般正常來說,目前學齡前 6 歲以下的兒童,發生構音異常的機率約 10%,除了智力、聽覺、構音器官問題外,大部份是屬於機能性的構音異常,也就是學習某些發音比較緩慢,這些兒童經過專業語言復健治療幾個月之後,通常會有很大的改善。
適時脫下口罩與孩子對話、互動
趙明哲醫師也提醒,在新冠肺炎絕跡之前,外出戴口罩仍是生活的日常。家中若有正在學語的稚齡兒童,在透明口罩尚未大幅量產前,成人可以適時脫下口罩與兒童對話和互動,以免影響兒童的語言學習發展,再者,一旦發現有疑似說話構音異常現象,最好詢求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
文/劉士甄 圖 / 蘇鈺婷
※本文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4歲男童長期戴口罩與家長老師互動,竟口齒不清、發音不標準!」。
延伸閱讀
寶貝說話卡卡怎麼辦?語言治療師教你了解語言障礙及如何跟孩子好好說話
學齡孩子講話不清楚又結巴?治療師一張表、三大症狀評估語言能力
孩子好像「大舌頭」?讓語言治療師告訴你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