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不足吃豬腳花生有效嗎?泌乳專家破解10大迷思母嬰都輕鬆

奶水不足吃豬腳花生有效嗎?泌乳專家破解10大迷思母嬰都輕鬆

不論親餵或擠奶瓶餵,許多哺乳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夠。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表示,當寶寶親餵吸吮狀況好,有效把乳汁移出,就順應他的需求,乳房就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擠奶瓶餵的媽媽,選擇合適舒服的擠奶器,擠奶過程越放鬆,乳汁越容易移出。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許馨予表示,許多人對於哺乳議題有迷思,例如覺得媽媽一定要多多進補才能有奶水,或是覺得乳房越大、奶量越大等,她觀察臨床問題,提出破除哺乳的十大迷思的觀點:

一、乳房大小和奶量無關

許馨予解釋,乳房的大小取決於乳房脂肪量的多寡,乳房大小會限制的是儲存在胸部中的母奶量。也就是說,胸部大會有較大的空間可以儲存母奶,但胸部小,經由頻繁地哺乳,保持母奶供應,促使乳汁製造奶量的速度會更快,也不會影響母奶量供應或嬰兒的生長。

二、母奶看起來稀稀水水的,並不是不營養

母奶雖然近9成由水組成,但其中的醣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比例是穩定的,且有許多活性免疫因子及細胞,酵素,生長因子等,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

三、寶寶會夜奶,並非沒吃飽

夜奶是寶寶正常表現,尤其是新生兒,他們需要半夜依然維持足夠熱量的攝取,孩子大一點,半夜醒來,有可能是因為做夢或白天刺激過多造成,並不一定是沒吃飽。

四、媽媽的飲食並不會影響母乳的營養

研究發現,落後地區和已開發國家的媽媽,母奶的營養成分沒有很大差異,不會因為母親的飲食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媽媽吃的不夠營養,會影響本身的身體健康,媽媽照顧寶寶之餘,也不要忘了關照自己的身心。

五、媽媽乳腺發炎使用抗生素時,還是可以哺乳

乳腺炎的治療除了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鬱積的乳汁可以移出,因此只要寶寶願意吃,媽媽親餵時可先從發炎側開始,並增加哺乳頻率,若寶寶不願意吃或是以擠奶為主的媽媽,也需要增加擠奶的頻率幫助乳汁移出。

許馨予解釋從發炎側開始哺乳,是因為寶寶吸奶同時可以改善塞奶,進而改善發炎狀況。

六、媽媽感冒時仍可以餵奶

因為媽媽身體所製造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會進入乳汁,藉由餵奶把抗體傳給寶寶,而大部分的感冒藥,並不會影響母奶。媽媽感冒身體不舒服,建議在照顧寶寶時多洗手戴口罩,並請家人協助家務和照顧小孩。

七、母奶在寶寶 6 個月以後還是有重要的營養價值

1 歲前,母乳都是寶寶營養的主要來源,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出生後持續哺育母乳至 1 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 6 個月。

超過 6 個月之後,需適量補充副食品,尤其可多給予含鐵鋅較多的食材如紅肉類或是蛋黃、海鮮,以避免寶寶鐵質缺乏。

八、哺乳前不需特地清潔乳房

媽媽乳暈上的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油脂以保護皮膚,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保護層,造成乳房皮膚容易感染或過敏的情況。

九、親餵或擠奶如有乳頭疼痛狀況,不需要忍耐

許馨予建議,可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親餵或擠奶的情況。媽媽不必一味忍耐,找到原因加以解決,哺乳不必那麼痛苦。

十、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對奶量影響不大

食物並不是影響乳汁分泌最主要的因素,情緒才是最重要的。補品油脂量高,反而可能增加媽媽塞奶的風險,建議媽媽均衡飲食即可。

最佳餵奶姿勢是半躺臥姿勢餵奶

許馨予建議媽媽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媽媽和寶寶在身體放鬆的狀況下,讓寶寶發揮尋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

一般傳統搖籃式的哺乳姿勢,若媽媽身體太過僵硬前傾,哺乳的過程很容易身體疲累疼痛,進而影響催產素的分泌和排乳反射。 許馨予提醒,不論是親餵或擠奶,媽媽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舒適,母乳之路也才能走的平安順利。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職場媽媽想要餵母乳 這些母乳保存方法要注意!
餵母乳好處多!研究:母親餵超過1年罹患卵巢癌風險降低34%
懷孕開始1000天是避免過敏體質的關鍵!台灣過敏醫學會建議餵母乳、補充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