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我經常在演講、私訊中被問的問題,簡單回答的版本是:「當小孩說不要跟你洗澡的時候」。不過,在孩子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意願並說出這句話前,大人和小孩都有許多需要先練習的概念。
首先,我們要釐清,洗澡這個議題,確實跟身體自主權息息相關,但絕對不是「要讓孩子保持對異性的身體界線以免受害」,而是從成長的歷程來看「照顧」這件事意義的轉變:孩子的自理能力增加,在生理、心理、社會關係等層面都逐漸獨立,在這個「孩子逐漸脫離照顧者、發展出自我」的過程中,雙方的關係和對待彼此的方式一定是持續變動的。
「爸爸什麼時候開始不能跟女兒洗澡?」這個問題,包含了每個人(包括大人)都有不同的身體界線及自我、社會對於身體界線的道德認知及法律規範,以及「當身體照顧在雙方關係中扮演的重要性越來越低時,家庭內的情感關係和互動模式應該如何調整轉換」的家庭關係。
從小就要尊重孩子意願
我會建議爸爸媽媽的操作方式是:孩子從嬰兒時期,甚至在大人都還不確定他們到底能否聽懂人話的階段,在為他們進行需要身體接觸的照顧工作,如洗澡、換尿布、更換髒衣服時,就開始「先告知、再動作」的模式,等到孩子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時,就轉換為「先徵求孩子同意、再動作」的模式。
當然這是一個很理想的育兒模式,操作起來很耗時,孩子有時候拒絕的事項在大人看起來也非常不能接受,例如十天都不願意洗頭、完全不想刷牙等,非常考驗大人的忍耐極限。我會先對孩子說明為什麼他的選擇可能不行,但若孩子堅持,我會照他的選擇做。
以洗頭髮為例,女兒小時候曾經為了「想趕快洗完去玩」而拒絕洗頭髮,在連續十天後,她突然主動說:「媽媽,我要洗頭」,然後就再也不曾拒絕洗頭了。事後,我問她:「很不舒服嗎?」她說:「是」。也就是說,她不是被告知,而是用身體真實的感受學會為什麼要洗頭。
找到親子間最自在的相處方法
像洗澡、或者所有要改變照顧者與孩子間身體關係與界線的事,都需要一直告知與討論。例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用適齡的語言解釋成人與孩子、男性與女性的身體差異,社會或家庭一般的規範是什麼,而這些規範隨著年齡增長可能也有所變動。
甚至大人的感受和社會處境等,都是可以跟孩子討論的,孩子會在討論中累積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及界定自己的身體界線,這是由孩子自己真實發展出來,而不是大人跟他說「這個那個不可以」,所以常常會忘記。
但大人必須先釐清自己這些感受,不論是尷尬、憂心或焦慮從何處而來,例如:我是不是擔心孩子太過天真被騙?我是不是會「害」她過度相信異性?或者爸媽面對兒女日漸長大的身體開始感到不自在,這些議題其實是大人的,而非孩子的。
只有釐清這些問題,才能夠讓自己練習找到一個比較自在舒適的方法,讓彼此都可以在這個孩子逐漸脫離與父母身體連結的過程中,還是留下強烈的情感連結。
周雅淳
臉書專頁〈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作者。在多年從事性教育、性別教育的過程中,發現成人多對兒童性侵感到焦慮,陷入「只教孩子怎麼保護自己」,卻忽略了重點在於「大人如何保護兒童」。在 2020 這一年裡,她將以「0~6 歲學齡前兒童性侵害防治」為主題,跟大人們分享對這個議題的觀察與認識。
文/周雅淳
※ 本文由mombaby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於「爸爸什麼時候開始不能跟女兒洗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