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世界肺炎日!感染科醫揭秋冬肺炎鏈球菌威脅,加強防護避免突破性感染

20240904_高風險肺炎鏈球菌族群要注意!-醫:施打疫苗增強保護力2

11 月 12 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肺炎日」,鑑於肺炎是全球兒童死亡的主要感染性疾病,為提升全球對兒童肺炎預防的關注,今年世界肺炎日的主題為「Child Survival(守護兒童生存)」。

在新冠、流感夾擊下,肺炎鏈球菌更容易趁虛而入!肺炎鏈球菌是引發肺炎主要的危險因子,每年在全球造成逾 100 萬人喪命,5 歲以下的嬰幼兒及孩童更是危險族群。

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千裕醫師指出,新冠解封後,全球進入「免疫負債」還債期,疫情期間消失的呼吸道疾病紛紛卷土重來,肺炎鏈球菌疫情也跟著升溫。

截至今(2025)年 9 月底,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確診數已比去年同期增長 9.7%。而他曾收治一名 10 歲女童,發燒 1 週後確認感染肺炎鏈球菌,最終由中耳炎演變為敗血症,住院長達 28 天,更凸顯其重症風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每 5 個孩子有 1 人鼻腔藏菌!免疫負債下伺機而動

肺炎鏈球菌相當狡猾,研究顯示,幼兒園的健康兒童約 1/5 鼻腔中帶有此菌,平時和平共存,一旦孩子感冒,就會伺機侵入,引發所謂「繼發性感染」,造成中耳炎、肺炎等,也可透過噴嚏、接觸等方式傳染給其他孩子,防不勝防。

林千裕強調,孩子免疫系統還不成熟,各種小感冒都可能導致發燒,一般發燒症狀約 2 到 3 天,但若超過 3 天,就應懷疑在第一波病毒感染後,已有細菌引發第二波感染,務必儘速就醫,以防變成重症。

疫苗防護下的漏網之魚?「血清型 3」成頭號威脅

很多父母不解,孩子明明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為何還會感染,甚至釀成重症?林千裕解釋,肺炎鏈球菌有超過百種血清型,雖疫苗問世後全球疫情顯著降溫,但每當疫苗涵蓋的型別被壓制,其他型別就會竄起。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公費疫苗已從能預防 7 種型別的 7 價升級為 13 價,但對於「血清型 3」的保護效果卻始終不好,在肺炎鏈球菌引發的重症中,「血清型 3」仍占據約一成之多,成為疫苗防護下的「漏網之魚」。

林千裕說,其主因在於「血清型 3」本身致病力高,且外層的細菌莢膜特別厚,導致疫苗產生的抗體難以有效將其殺死,感染後除了常見的中耳炎、肺炎,也易併發肺膿瘍、腦膜炎等重症。

尤其在後疫情時代,國際旅遊復甦,鄰近的香港、日本、韓國等地,「血清型 3」的流行比例都相對較高,民眾出國旅遊,可能在無形中將細菌帶回台灣,對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造成威脅。

為寶寶打造黃金防護力!追加「這針」保護力大增

「每個孩子都是寶,保護力越完整當然越好!」林千裕強調,面對頑強的「血清型 3」,建立更完整的免疫防線至關重要。他分析,台灣目前公費提供「2+1」劑型,於寶寶 1 歲前接種 2 劑、1 歲後接種 1 劑 13 價疫苗。

但研究顯示,在 1 歲前打滿 3 劑,保護力可從約 85% 提升至 90% 以上,因此,他建議家長可在寶寶 6 個月大時,自費追加一劑疫苗,鞏固保護力,且選擇疫苗時,應考慮疫苗針對「血清型 3」等高危險型別產生的免疫抗體。

林千裕坦言,少子化是國安危機,降低孩子感染重症的風險應是被關注的重要議題,同時也呼籲無論大人、小孩都該把疫苗打好打滿,為家人建立保護防線。

而不同疫苗間是否可以混合接種等問題,目前臨床研究顯示,PCV15 和 PCV13 可以交替接種,但尚無針對嬰幼兒進行 PCV20 與 PCV13 替換性試驗的相關資料。建議家長可與醫師充分討論,根據孩子的狀況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諮詢專家: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 林千裕醫師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