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歲的小五男生因為腹痛、冒冷汗、嘴唇發紫、手腳冰冷被送來急診。經醫師問診、觸診及腹部 X 光檢查後,診斷為便秘。經過灌腸後,解出許多糞便,症狀也隨即緩解。媽媽說,男孩習慣邊大便、邊玩手機,可能因此沒大乾淨。
6 歲的女孩因為肚子痛得又哭又叫,可以看到腹部明顯異常脹大,經腹部 X 光檢查,發現她一肚子大便。媽媽說,可能剛上小學,還沒習慣上課節奏,有便意也忍著不去廁所,就連幾天沒上大號也記不清,直到症狀嚴重才來掛急診。
小兒功能性便祕症狀
周歲女嬰大便乾硬、形似羊大便,因排便有血,急來求治。檢查後,診斷為便秘造成的肛裂、腹痛。媽媽說,孩子自從換副食品後,就有便秘情況,除了衛教副食品與醫囑軟便藥,以減輕排便疼痛,改善肛裂問題。
收治個案的阮綜合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蕭宇超表示,「小兒功能性便祕」是指排除生理結構與疾病問題,因排便、飲食習慣或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便祕。正常孩童 1 個月內,每周排便少於 3 次,腹脹且解便時疼痛、糞便過硬或過粗,就是便秘了。多發生在添加副食品階段、如廁訓練階段,以及開始上學或轉換新環境時。
可以看到孩子經常不等程度的肚子痛、脹氣,食慾不振、精神差,有時內褲沾染滲便;排便時疼痛、需要很用力,且糞便堅硬、乾燥或呈顆粒狀,甚至有血絲等情形。嬰幼兒還會有腹部異常脹大、吐奶、厭奶,哭鬧不安、活力不佳。
小兒功能性便祕治療
蕭宇超指出,治療上,主要透過飲食調整(增加纖維質和水分)、腹部按摩、鼓勵運動及固定排便習慣來改善。嚴重時,則應遵從醫囑使用口服藥物、軟便劑或栓劑治療,若糞便卡住肛門口又嚴重腹痛時才使用灌腸。
蕭宇超提醒,家長不宜常以藥房購買的汍腸、甘油球為孩子灌腸,因為長期依賴會降低腸道自主蠕動能力,也可能造成肛門損傷,尤其幼兒肛門和直腸非常脆弱,自行處理會造成傷害。他建議,可用以下方法改善便秘:
改善孩子便祕 3 方法
調整良好飲食
增加水分與蔬果穀類等高纖食物的攝取,且務必雙管齊下才有效。幼兒一天要喝 1000〜1500cc,小學生一天也要 1500〜2000cc。蔬果則是每餐吃到(孩子的手)一至兩個拳頭的份量。
建立排便習慣
利用餐後胃結腸反射、便意升高時去上大號,並避免玩手機、看書報。注意不宜坐太久,每次約 5 至 10 分鐘,以免血液循環不良長痔瘡。若因環境不適應,排斥在學校上廁所,在家裡固定時內坐馬桶,即使沒排便也能培養習慣。
改善心理因素
順利排便時立即給予鼓勵,但避免過度強調或催促強迫,盡量減輕壓力及畏懼或。
別讓便祕影響孩子成長
蕭宇超強調,便秘是腸道蠕動不佳,無法有效吸收足夠營養,因此,長期便秘會導致食慾不佳,嚴重可能造成體重增加遲滯。而便秘通常不是 1、2 天造成的,除了藥物治療至少 1〜3 個月,更需要同步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
他呼籲,若依然無改善,出現生長遲滯、體重減輕或偏輕、腹脹、神經學反射異常等情形,家長宜尋求醫師檢查、評估,以排除器質性問題,確保孩子健康生長。

諮詢專家:阮綜合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蕭宇超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吃這 6 種藥當心會引發便秘?蘇柏名藥師解析原因、舒緩方式
天天五蔬果、多喝水還是照「便秘」!中醫師提醒,消除「寒濕」體質就能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