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成小六生都近視,兒童近視低齡化嚴峻!專家提醒:守護視力健康靠 1 關鍵

250930小六生近視

據國健署「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顯示,台灣 18 歲以下青少年近視盛行率高達 87.2%,居全球前三。更令人擔憂的是低齡化趨勢明顯:幼兒園大班近視率已接近 10%,小學一年級倍增至近 20%,到小學六年級更是激增至 70.6%。

兒童近視後,度數惡化如失速列車

眼科醫師徐浩恩指出,數位時代來臨,兒童長時間接觸 3C 產品、戶外活動時間不足,加上學業壓力導致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均成為近視問題惡化的主要因素。近視不只需要矯正,能夠「延緩近視加深」才是避免度數失控的關鍵!

臨床上,兒童一旦近視,平均每年以 75〜100 度的速度持續加深,若未及時控制,可能會演變為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發生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恐造成不可逆視力損害。

抵抗近視最佳利器,學齡前儲備遠視量

徐浩恩說明,抵抗近視最佳利器,是「孩童學齡前儲備遠視量」。新生兒由於眼軸較短,加上水晶體相對厚且屈光力較強,因此雙眼多呈現生理性遠視。隨著成長,眼軸逐漸延長,遠視度數會慢慢減少,進入正視化的發育過程。

醫師小叮嚀:

・0 歲 3 個月〜6 歲:需有 150 至 200 度遠視力
・4〜6 歲幼童:需有 100 至 200 度遠視力
・國中、小學低年級(2 至 3 年級):應有 50 度以上

眼科醫師簡乾証提到,臨床上,度數超過 500 度就算高度近視,更重要的判斷指標是「眼軸長」。眼軸每增加 1mm,相當於近視增加約 250〜300 度。「正常眼球前後軸長約 24mm,形狀接近乒乓球;高度近視則將眼軸到 26mm 以上。」

他說到,大部份家長聽到「眼軸變長」,覺得抽象難以理解,以「氣球爆炸」的比喻說明高度近視風險:隨著度數增加,眼軸不斷拉長,眼球壁變薄,最終可能因壓力過大而「爆裂」,因此早期預防與介入對避免高度近視至關重要。

近視管理概念:減緩眼軸增長幅度

簡乾証特別解釋近視管理概念。未矯正的近視,中心成像在視網膜前面,周邊成像在視網膜後面;而傳統單光鏡片矯正,將中心成像在視網膜上,周邊成像在視網膜後面,從而造成遠視離焦發出信號,誘導眼軸增長。

他進一步說明,而近視周邊離焦鏡片,則是將中心成像在視網膜上,在近視離焦信號下,讓周邊成像在視網膜前面,以抑制眼軸增長,是最理想的矯正方式,能有效減緩眼軸增長幅度。

周邊離焦控制鏡片,實證減緩度數加深

眼科醫師賴威廷強調,近視周邊離焦之效用,在應用於臨床多年後,已有多種實證方法可有效延緩,以市面上近視周邊離焦控制鏡片為例,6 年臨床追蹤 3 結果證實能有效減緩 60% 近視加深與眼軸增長。

賴威廷提醒,孩子的低頭閱讀、使用手機、缺乏戶外活動,都是影響視力的關鍵因子。家長必須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包括保持適當閱讀距離、每日戶外活動至少 2 小時、確保充足睡眠,並正確配戴經臨床實證的專業鏡片。

3 位專家一致呼籲,近視管理不只是短期配鏡,而是一場需要家長、孩子與專業團隊共同投入的長期投資。唯有及早控制與延緩,才能真正守護孩子視力,避免在未來承受不可逆風險。

傳統眼鏡僅能做到「矯正視力」,卻無法阻止度數加深,而全台首款通過 TFDA 第二等級醫療器材認證的 HOYA 新樂學鏡片透過獨家的 D.I.M.S. 技術 (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中央提供清晰視力,同時透過周邊減緩眼軸增長,讓孩子白天正常配戴即可達到近視延緩效果。

諮詢專家:豐原大學眼科執行院長 徐浩恩醫師青埔諾貝爾眼科院長 簡乾証醫師EYEPLUS 聚英視光眼科集團醫療長 賴威廷醫師

文 / 黃慧玫、圖 / Cher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