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號房在台上演!後疫情時代「小學生案件翻倍」 有這些警訊須當心

兒童 手機

後疫情時代兒童需要仰賴電腦網路進行線上課程、以手機進行教學收聽,也讓網路潛藏的性暴力風險逐漸入侵未成年家庭,發生網友誘使兒童拍下私密照片散播於網路,彷若韓國引起社會譁然的N號房事件,也在台灣上演。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特聘教授王珮玲表示,暨南大學首次進行了全台第一數位性暴力的調查,收集了3200多份數數據,對象為18歲至74歲民眾,發現過去一年或終身,有近7成遭遇過數位性別暴力的經驗,且受害年齡層不斷下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後疫情時代「小學生受害」

諮商心理師陳意文表示,過去受到傷害者多以國中最多、高中職居次,但自COVID-19發生後,國小生的人數翻倍成長,「尤其是大家需要線上課程,無從得知孩子的上網習慣與聯繫對象,都使得網路數位性暴力事件增加。」

在疫情發生前,受害族群也從過往是中低社經地位家庭,或者家庭威權教育、冷漠教育之下的孩童,犯罪者趁兒少在進行網聊、遊戲時誘導其拍影片,並以網路戀愛威脅、性剝削,但疫情後轉變成所有社經地位家庭都有發生的可能。

陳意文擔憂,台灣曾經發生N號房事件翻版,網友故意盜用女性照片佯裝女性,降低被害人的警覺心,問到對方個人資料後再進一步誘騙私密照片來威脅被害人,受害人數遍及全台,讓警政難以彙整追查。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指出,疫情後越來越多兒童遭受數位性暴力。

當心跟蹤騷擾誘拍散播

王珮玲表示,這些受害者經歷包含性騷擾、性羞辱、跟蹤、肉搜、捏造不實訊息、身分冒用 、影像性暴力、未經同意散播私密影響、透過偷拍脅迫被害人、進行威脅與控制等十多種行為,以台灣的終生盛行率達4.6%,受害年齡層甚至下降到國小學生。

「有很多兒童因被害處境中求助無門,甚至對於自身的照片影片被上架到網路後,下降困難重重,甚至引爆家庭個案與受害者的心理傷害。」王珮玲表示,未來也希望透過報案整合、修法對被害人減少重述制度及身心修復,幫助降低二度傷害。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羅惠群也提醒,在COVID-19疫情時代,兒童或青少年使用數位工具的時間越來越長,一但在遇到數位型犯罪後,如有焦慮、憂鬱或腸胃不適等異狀或者身心變化,也需額外家長提高警覺。

圖、文/謝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