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減少、早產兒比例卻增加!新生兒科醫師:高齡、人工生殖等 9 種狀況是危險因子

台灣每年新生兒人數不斷下降,2016 年的新生兒人數還有 20 萬 7837 人,但 2018 年只剩下 18 萬 1084 人,2019 年更只剩下 17 萬 7767 人;但早產兒的人數並沒有隨之下降,反而一直維持在 1 萬 8 千人左右,導致占比從 8% 一直到 2019 年已經將近 10%。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2018 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超過 35 歲的人口比例,首度超過 3 成以上,而高齡就是一個造成早產的危險因子,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馬偕小兒部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說,其實很多危險因子是媽媽們不知道的,但「只有媽媽們健康了,孩子才會健康。」

照片檔 ID:922691860

新生兒科醫師:高齡、人工生殖等 9 種狀況是危險因子

許瓊心說,懷孕時,「高齡」就是一個危險因子,因為高齡的體質不容易讓胚胎穩定待在子宮內,加上子宮頸比較鬆,就容易出現流產、或是早產的的狀況;而通常很多人工生殖的媽媽都是高齡產婦,不容易受孕也不容易安胎,所以更需要注意這種狀況。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也說,除了高齡之外,其實年紀太小懷孕生產,危險性也會增加,「還有另外一個媽媽們很容易忽略的,是『壓力』,工作壓力很大其實也是一個容易流產、早產的因子。」

  1. 媽媽本身高齡
  2. 屬於人工生殖
  3. 曾有過早產/流產
  4. 有子宮疾病
  5. 有內科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6. 有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甲狀腺問題等)
  7. 有感染疾病(如肺炎等)
  8. 壓力過大
  9. 生活習慣不良(菸酒)

預防早產,量血壓、注意慢性疾病都重要!

許瓊心舉例,像是曾經有媽媽在懷孕期間出現高血壓的症狀,結果全身水腫,胎兒也長得很小,到足月生產的時候只有 890 公克;「因為高血壓會阻塞臍帶的血流,讓寶寶比較不容易獲得充足的血流、收到營養,所以就會長得不好。」

但很少媽媽會在孕期的時候,固定每天量血壓,許瓊心說,「其實血壓真的要每天量 2 次,才可以知道變化。如果血壓比自己平常平均起來的血壓還要高,那就要注意了,最好可以回醫院確認一下。」

比如平常的血壓只有 90/40 mmHg,但有一天突然到 120/70 mmHg,雖然還沒有超過 130/80 mmHg 的高血壓標準,因為比自己平常的血壓高出滿多,還是要特別注意。

而許瓊心也提醒,如果有上述的危險因子,就要特別注意自己本身的疾病狀況,最好可以每天量血壓、量血糖,而且有什麼不舒服,都要回診。「如果感覺寶寶不動了,不管現在是幾點、醫師有沒有上班,都要直衝醫學中心的急診室,通常沒有急救的狀況下,30 分鐘胎兒就可能會死亡。」

「注意所有媽媽手冊(孕婦健康手冊)上的提醒事項,才能比較確保孩子平安健康的出生,懷孕的過程其實是很艱辛的,需要每個人的注意跟努力。」許瓊心說。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早產兒1/3有發展遲緩!許瓊心醫師:他們要算「比較年輕」

半數早產可預防 自我檢測這10個症狀請立即就醫!

子宮頸閉鎖是早產的重要原因!她早期做環紮手術保住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