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來堅持不喝牛奶!台灣糖尿病之父:牛奶喝越多,兒童第一型糖尿病的病患可能越多

10多年來堅持不喝牛奶!台灣糖尿病之父:牛奶喝越多,兒童第一型糖尿病的病患可能越多

「我們現在產牛奶的牛,是經過品種改良的,能不斷生產牛奶。但牠們產出來的牛奶,裡面有個β蛋白,可能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乳癌,還有第一型糖尿病,喝越多,得到這些病的人越多。」林瑞祥說。
88歲的林瑞祥教授,在醫學界有一個非常霸氣的尊稱「台灣糖尿病之父」,他在1996年3月創立糖尿病衛教學會,目前是台灣最大的學會,會員超過一萬人,多數為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經過考試後成為糖尿病衛教師,在台灣和全國各地的醫院和診所服務。

圖說/林瑞祥教授雖然已經88歲,但看起來還是精神抖擻。身旁是跟隨教授10幾年的糖尿病衛教師李佩芬,教授的大小事他們都會一起討論。

台灣糖尿病患在2019年正式突破230萬人,根據糖尿病衛教學會、糖尿病學會發表的《台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資料顯示,2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相較於2008年大幅增加了4成。2000年至2014年間,台灣第2型糖尿病人口增加了2.6倍。

糖尿病人的快速增加,不是因為台灣對於糖尿病的「治療」落後,而是因為大家在生活習慣上,尤其是飲食上,常常有許多「不知道」的知識;這也是林瑞祥想要透過各種管道,告訴糖尿病患、還有一般人的。

而其中,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關鍵,就是「牛奶」。

牛奶為什麼不好?因為它的蛋白質已經突變了!

10多年前,林瑞祥到紐西蘭參加糖尿病的研討會,會中請來了一位畜牧系的教授,在會中大談「牛奶的壞處」。

牛奶的蛋白質分成2種,其中有60%是酪蛋白、40%是乳清蛋白,而酪蛋白分別由α、β、kappa蛋白組成;而培育後的牛因為可以持續大量生產的乳汁,結構跟一般的原生種牛不同,這種牛奶的酪蛋白在經過人體消化酵素分解後,出現一種帶有7顆胺基酸的肽鏈,稱為「β酪碼啡肽7」(ß casomorphin)。

林瑞祥說,當酪蛋白被消化系統分解成蛋白質碎片、產生β酪啡肽7之後,會跑到大腦裡跟嗎啡(morphine)的受器結合,形成類似鴉片的作用,「2003年針對各國的統計,發現一個國家中,每個人攝取的牛奶量越多,心血管疾病、乳癌、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就越高。

當時相關的研究還有出成一本書,叫做《Devil in the Milk》(牛奶中的魔鬼),作者Keith Woodford是紐西蘭林肯大學農場管理和農業綜合企業系教授,他認為,許多疾病其實都跟這個「A1-β酪蛋白」有關。

除了會提高心血管疾病、乳癌跟糖尿病的機率之外,教授團隊中的糖尿病營養師蔡振垣則說,這個突變後的酪蛋白並不適合人類消化,所以很容易引起「腸漏症」的問題,而腸漏症又會引起自體免疫疾病,「有一個假說是,胰島中的β細胞可能就是因為被自體免疫攻擊,才引起糖尿病的。

而且牛奶中的乳糖,也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高,即使要喝牛奶,也不適合一次喝太多、喝太快。

不過,這不代表牛奶就完全不能喝。跟著教授一起做糖尿病衛教10多年的糖尿病衛教師李佩芬說,突變種的牛奶不能喝,但原生種黃牛的牛奶,以及沒有突變的β酪蛋白的牛奶,就適合人體食用。「我們稱這個為『A2』牛奶。」

台灣目前已經有A2牛奶,但價格並不便宜,所以林瑞祥乾脆不喝牛奶,用豆漿、其他食物來補充蛋白質;用黑芝麻、青花菜來補充鈣質。

而事實上,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如果是添加食用級石膏做成的豆製品,例如板豆腐、豆干,不但鈣質含量豐富,在吸收率方面,板豆腐與牛奶所含的鈣質吸收率也相差不多,都是30~40%左右。

「喝牛奶,不見得比較健康,所以我不鼓勵喝牛奶!」林瑞祥說。

參考資料

The Devil in the Milk

A1 or A2? How Beta-Caseins Are Changing the Dairy Industry

延伸閱讀

「糖尿病前期」有4項危險指標 研究告訴你:用曬太陽方式逆轉!

糖尿病不再是不治之症!研究證實幹細胞能喚醒胰島細胞

罹患糖尿病要小心!併發症才是要命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