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性與情感教育充足嗎?專家建議 3 方法解決年輕世代「愛無能」

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連續 4 年聯合辦理「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選拔」,透過新聞事件來找尋台灣性與情感教育的不足,並提出解方。2023 年度上榜的經典新聞事件有少子化與 Me Too 浪潮,專家指出,凸顯國人性與情感觀念的關鍵問題在不認識何謂健康的親密關係。

2023 年跟性與感情相關的新聞事件,你還記得哪些?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共同評選「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來找出民眾對觀念的變遷脈絡,以及還有哪些不足之處。經過票選,前 3 名是「56% 未婚族想結婚生子」、「性平三法將加重罰則」及「MeToo 浪潮曝性平意識不足」。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台灣性教育存在 1 大問題:不懂健康的親密關係

排行首位的新聞凸顯出的是,台灣人的婚育觀念,在於「不婚」。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說明,不願結婚的關鍵就在於,現代觀念認為,婚姻與感情是需要長久經營的,但有許多人無法信任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能解決婚後難題,再加上雙方背負的經濟壓力,自然會對婚姻卻步。

雖然與過去觀念已經不同,現在個人意識提升,標榜著自由戀愛,結婚不是為了傳宗接代,但假如人不知道該怎麼愛和溝通,就難以維持長久的感情。高松景補充,像性騷擾、Me Too 浪潮背後的關鍵問題,也都是現代人不認識何謂健康的親密關係,這正是從小便須開始性與情感教育的重要之處。

台灣情感關係與性教育的不足已讓台灣人成為「愛無能的世代」,情感關係與性教育,其本質就是「愛的教育」,重點在學習建立健康親密關係。性與情感的議題與發展影響人一生的幸福,健康親密關係(愛)是最需學習的課題,也是台灣社會目前最迫切的需要。只是,到底該怎麼幫助人們學會愛?高松景建議可從下列 3 方法著手。

方法一:愛情學應成為學生必要課題

現代社會中,「速食愛情」成了一種主流,只要遇到問題便是分手、逃避解決,很難讓人長久的持續一段關係。高松景指出,健康的關係、如何經營,遇到問題該怎麼辦,都是需要經過實務演練去學習的,「愛情學」也應納入學生階段必要學習的一環,可有效提升年輕人談戀愛所需要的知識、態度與能力。

方法二:父母應落實性與情感教育

家庭與學校都是性教育的重要場所,應避免對「性」抱持狹隘的隱晦遮掩。高松景表示,性與情感教育不能只靠學校教辨認生殖器官或避孕的方法,而是該落實進家庭內,除了和孩子主動談感情問題,而非一昧的限制外,父母也應正視自身婚姻關係與愛的表現,在子女面前時是否合宜,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常常表達彼此愛意,才是真正的身教。

方法三:國高中生須培養情緒素養

尤其高中生的生理已逐漸成熟,但與情緒素養息息相關的「前額葉皮質」卻仍在發展中。此時建議有心理發展較成熟的師長,能透過實際的日常互動、真實情境中,來引導學生面對和學習兩性相處的成功、緊張或是挫折。

此外師長亦須陪伴學生認識並建立「健康合宜的界線」,包括認識我自己是誰、我可以自主做決定的範圍在哪裡(若我受到騷擾,要有意識並說出來)、哪裡開始又是別人的界線(我要明辨、避免去踩踏他人的界線),以降低校園性霸凌和性騷擾的機會。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

延伸閱讀
寒流來襲/寶寶可以用暖暖包嗎?醫叮嚀:嬰幼兒恐「低溫燙傷」,保暖掌握 2 重點
準媽媽有福了!台北市生育補助加碼,3 項變革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