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用揹巾要注意!嬰兒雙腳包太緊長大恐會跛行、長短腿

20220921_爸媽用揹巾要注意!嬰兒雙腳包太緊長大恐會跛行、長短腿

台灣每 1,000 位新生兒有 1 至 2 位出現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若未治療,日後可能造成跛行、長短腿、提早髖關節退化等問題,新生兒科醫師指出,女嬰、胎位不正,特別是臀位、有家族史、包巾包裹過緊者皆是危險因子,家長平時使用揹巾時要注意嬰兒雙腿呈現 M 型腿,包巾包裹過緊會限制寶寶雙腿髖關節外展及屈曲,恐會影響雙腿發育。

大腿與骨盆之間的地方就是髖關節,剛出生的新生兒因為髖關節延展性好,髖臼也較不成熟,大部份的情況下,出生後髖關節可以正常的發育,而在基因和環境等多重因素下,可能會產生不正常的發育。

如何察覺?

尤其,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幼兒並不會有疼痛、不適感,因此難以察覺,吳佳玲指出,一旦發育不良就會隨著嬰幼兒年紀逐漸長大,可能漸漸出現長短腿,或是學走路的階段發現不正常的步態,造成跛行、長短腿、提早髖關節退化等問題。

要如何看出是否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吳佳玲指出,醫師透過身體檢查可以評估髖關節的穩定度、活動度、皮膚皺褶對稱度等,但無法在早期百分之百診斷。

嬰兒的髖關節問題可以先以幾項做初判,如:活動嬰兒髖關節時是否有聲響或卡住的感覺、雙邊鼠蹊部的皺褶是否對稱、雙邊髖部外展的角度是否對稱、雙腳平放腳是否等長。

不過的輕微發育不良者會增加檢查困難度,吳佳玲提到,為增加準確度常需要輔助搭配超音波或是 X 光,一般而言,四至六個月內的嬰幼兒會透過髖關節超音波診斷,而四至六個月大以後,由於髖關節骨頭已漸漸骨化,需用 X 光診斷。

如何治療?

若發現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初期可以用非侵入方式如吊帶或是擺位治療,目的是要透過維持適當姿勢,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給出生後還具可塑性的髖關節。

吳佳玲表示,出生後六個月內,通常可以採穿吊帶的方式治療,治療效果好,若是出生六個月後才開始治療,常會需要使用麻醉復位的治療,影響治療長期預後因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嚴重程度、診斷及治療的時間,越早開始介入治療,治療效果越好,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吳佳玲說,目前關於是否全面進行髖關節超音波篩檢和適合的篩檢時機還沒有一致的共識,超音波篩檢比徒手身體檢查敏感度更高的特性,建議高風險的族群可以檢查,早期診斷並即早介入治療。

文/陳芝瑄、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嬰兒穿錯恐傷髖關節!骨醫:嬰兒包巾重心需放「臀部」
孩子學走路搖晃、易跌倒是正常的?醫師提醒:注意 5 警訊避免未來長短腳
長短腳分兩種⋯不是「整骨」就會好!增進肌肉力量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