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生活對策 / 保護孩子不受新冠肺炎病毒威脅!醫師:父母應教會小朋友用這 4 招保護自己

小孩防護.001
隨著疫情延燒,教育部長潘文忠今(18)日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表示,因應國內疫情警戒升級,教育部宣布,自 5 月 19 日起至 5 月 28 日止,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且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也同時配合停課,請所有學生停止前往,在家學習。
因為校園是最大群聚場所,此次爆發的本土確診,有未滿 5 歲的幼童,以及小學到大學的學生都有確診案例,讓全台的各個家長感到非常擔憂。但其實除了新冠肺炎(Covid-19)之外,常見的腸病毒、流感等,也都會在流行期間,出現校園群聚事件。 而基隆長庚醫院小兒科主任蔡明翰則表示,因學校屬於密閉空間,不只新冠肺炎,還有其他疾病也會共同傳染,最好可以開窗通風,避免髒空氣循環,同時也稀釋病毒量,不要因為怕冷就關窗。

用四招保護孩子

一、注意環境消毒,酒精、次氯酸水、稀釋漂白水各有用處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因為酒精對腸病毒效果不大,建議酒精或是乾洗手可以拿來「清潔手部」就好,環境消毒則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門把、桌面等小朋友容易接觸的地方,比較能確保消毒乾淨。 蔡明翰則建議,可以在吃飯之前,先用酒精或次氯酸水,把環境消毒一次,因為吃飯的時候是很容易有飛沫、接觸傳染的,先消毒過,至少可以讓病毒不足以達到感染的數量。
  • 酒精:手部消毒、隨身物品如鑰匙的清潔。
  • 次氯酸水:餐盒、餐具、門把、桌面、大環境消毒。
  • 稀釋漂白水:門把、桌面、大環境消毒。
圖片來源:freepik

二、5個時間一定要洗手!每次洗手至少維持20~30秒

雖然大家都知道洗手很重要,但是洗完手之後,還是會去碰其他的地方,可能又會沾染到病毒,但一個人不可能完全不碰其他的東西,或是整天一直洗手;所以蔡明瀚提醒,至少在學校時,有 5 個時間一定要再洗手,或是每節下課都去洗一次手也可以。
  1. 早上出門前
  2. 進學校之後
  3. 上完廁所後
  4. 中午吃飯前
  5. 放學回家後
而洗手的時候,最好可以使用肥皂,照著「內外夾弓大立腕」的7字口訣洗手,也就是「內外」搓洗乾淨,十指交錯洗淨「夾」縫,「弓」起手指搓洗手指背,搓揉「大」拇指與虎口部位,「立」起手指將指甲縫洗淨,最後要連手「腕」一起清洗。 另外,有 2 種特殊狀況也需要洗手。
  1. 跟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水)的人,近距離( 1 ~ 2 公尺)接觸 15 分鐘以上。
  2. 在自己咳嗽、擤鼻涕,或是摸過口罩之後。

三、三餐要定時、定量,可以適時補充維生素D或益生菌

除了要注意消毒、洗手之外,蔡明瀚也提醒,其實很多疾病要「痊癒」,靠的還是自身的免疫力,像是流感、肺炎,「免疫力高,病毒在第一關很可能就直接阻絕在外了。」 而想要讓免疫力高,蔡明瀚建議三餐要定時、定量,而且要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給身體一個穩定的環境,免疫系統也才有空閑、才有足夠的營養去認真對抗病毒。 「另外,如果真的要補充營養,維生素 D 是真的有研究實證,可以增強免疫力。」蔡明瀚說,「不過要吃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身體的免疫力才能真正提升,所以短期內,還是三餐定時定量比較重要,但可以把維生素 D 作為補充。」
圖片來源:pakutaso
根據台灣內科學誌在 2014 年的回顧研究,維生素 D 的受體在各式各樣的免疫細胞中都可以找到,像是巨噬細胞、樹突細胞、T細胞、B細胞等;所以維生素 D 等於是免疫系統的開關,可以調解先天、後天適應性免疫的正常功能,活化免疫細胞抗菌的能力,不容易被外來病菌感染。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則在粉絲專頁「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上,提到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腸道」,建議可以挑益生菌來鞏固人體的免疫器官,像是含有 LP 菌、LGG 菌、NCFM 菌種的益生菌。

四、睡眠時間要維持8~10小時,中午最好睡午覺

另外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則是要有充足的睡眠。蔡明瀚說,青少年或兒童每天至少要睡 8 ~ 10 小時,「而且是完全睡著的狀態,如果躺很久都沒睡著,這樣就不算是睡眠時間!」 睡覺時可以修復身體,清除廢物,讓免疫系統也有喘息的時間,隔天能繼續正常運作,蔡明瀚也說,連睡午覺都能幫助到免疫力。「其實在經過一個上午的學習,身體也會有些疲累,中午休息 10 ~ 15 分鐘,我相信對免疫力也是有幫助的。」 文/盧映慈、彭幸茹  圖/彭幸茹 延伸閱讀 防疫生活對策專區 疫情即時/明起全台停課!學生到底要不要跨區返家? 台灣疫情拉警報!家有幼兒防疫該注意的7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