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的關鍵竟在脾胃?中醫師提醒:孩子想長高把握 4 關鍵

2025116_生長的關鍵竟在脾胃?中醫師提點:孩子想長高,這-2-關鍵一定要做好

孩子的身高問題,是許多家長心中最在意的課題之一!如果發現孩子的身高低於同齡平均,就會引起一陣焦慮。但中醫認為,身高不是透過營養品或鈣片的補充就能成長,而是要從體質根本調理,讓孩子自然生長、穩健發育。

中醫認為,脾腎是孩子成長的根本

Dr.Nice 新悅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林雅瑩指出,脾腎是孩子成長的根本,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指出:「腎主骨生髓,骨主身高」、「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意思是腎氣充足,骨骼才能生長;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腎精充足才能促進骨骼增長;脾胃健旺為身體氣血之源,消化吸收好,營養才能化為氣血供應生長所需;此外,肝主筋,筋骨強健與否,與肝氣疏暢、血液流通密切相關。林雅瑩提到,若孩子體質偏虛,常見以下狀況,都會妨礙生長:

  1. 食慾不佳、容易腹瀉,餐後即欲解。
  2. 睡眠品質不好、夜間多夢、淺眠易醒。
  3. 精神差、體力差。
  4. 手腳冰冷、容易反覆感冒。
  5. 過敏性鼻炎,鼻塞、鼻涕倒流影響睡眠,白天一直擤鼻涕。

林雅瑩說,這些在中醫屬於「脾虛、腎虛、氣血不足」的表現,需要從調理脾腎、補氣養血著手。她提醒,孩子的成長發育,存在幾個明顯的「黃金成長期」,若錯過關鍵時機就難有機會長高!

  • 嬰幼兒期(0〜3 歲):是身體基本結構建立期,營養與睡眠非常重要。
  • 兒童期(4〜10 歲):為打基礎的時期,重視脾胃吸收與腎氣發育,生活作息及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
  • 青春期(男孩約 10〜16 歲,女孩約 9〜14 歲):為「身高突增期」,骨骼快速發育,若錯過此階段再追高就困難許多。

雖然身高不是一切,但在學齡階段,若比同齡人矮小,可能會缺乏自信心,被同儕取笑或排擠,體育表現受限,影響發展多元能力。因此,協助孩子把握黃金期長高,不只為了外在形象,更是對心理、社交、未來發展的一種支持。

中醫調理,內補+外治雙效促進生長

補腎養骨食材

  • 山藥:健脾補腎,促進生長。
  • 黑芝麻、核桃:補腎填髓、潤腸通便,助發育。
  • 牛奶、豆漿:提供優質蛋白與鈣質,利於骨骼成長。

健脾助運食療

  • 四神湯(蓮子、芡實、山藥、茯苓):健脾止瀉、助消化吸收,改善體虛。
  • 紅棗、枸杞、黃耆湯:補氣養血,改善疲倦、食慾差。

穴位調理

  • 足三里:健脾補氣,促進消化吸收-膝蓋下方約四橫指
  • 腎俞穴:補腎壯骨,助生長發育-第二腰椎兩側 1.5 寸處
  • 關元穴:益氣補腎,提升元氣-肚臍下約三橫指
  • 湧泉穴:補腎強筋骨,位於腳底板前三分之一處的中央凹陷,跳躍運動都能刺激到。

別錯過!把握生長關鍵黃金期

很多人忽略,「睡眠品質」會影響長高速度。生長激素是人體促進骨骼、肌肉生長的重要荷爾蒙。而生長激素在深層睡眠期分泌最旺盛,尤其在晚上 10 點到凌晨 2 點間達到高峰。如果孩子晚睡、睡不安穩、淺眠易醒,會大幅影響生長激素釋放量。

林雅瑩提醒,睡前一小時遠離 3C 螢幕,避免神經過度興奮;可飲用少量溫牛奶,養心安神;並保持寧靜、遮光的睡眠環境,不開小夜燈,養成固定入睡時間,10 點前一定要睡著。

她叮嚀,「長高不是靠補品,而是全方位調養。」孩子是否能長得高、長得好,關鍵在於:

  • 體質調理:補氣血、健脾腎,打好內在基礎。
  • 作息規律:早睡早起,配合生理節律。
  • 飲食均衡:忌多食甜食、加工零食,多食原型食物。
  • 適量運動:跳繩、游泳、球類,肌肉運動能刺激骨骼生長。

林雅瑩強調,中醫重視「因人制宜」,不同體質、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調養方式。讓孩子在該長高的時候,睡得好、吃得夠、動得對、養得穩,自然就能拔高成長,不必擔心輸在起跑線。

諮詢專家:Dr.Nice 新悅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林雅瑩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