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孩子無時無刻都在看手機,爸媽將手機交給孩子的那瞬間,就需要跟他們溝通使用手機的規範。不過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可能開始質疑為什麼不能一直用,或者看見同儕都在使用,而向父母提出不想收手機的想法,這時家長就得重新說服孩子,或開啟討論的空間。
與孩子討論完手機使用規則後,家長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情形,例如約定手機該關機,孩子卻看見同儕都在用而反悔;或者是與朋友約好遊戲,因對方沒有下線,自己也不能突然離開,種種狀況都可能使孩子出現打破規則的想法,如何和孩子重新溝通呢?
青少年的特性:什麼事都想跟同儕一樣
青少年的行為容易被同儕影響,任何小事可能將朋友當作參考,比如手機使用的時間、零用錢的多寡、各種物品的品牌等,都希望能夠跟同儕一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宛臻說明,「青少年特質本來就是這樣,喜歡跟別人比較,也很在乎他人的想法。」
李宛臻分享,門診中很常遇到孩子對她說同班同學都在玩某個網路遊戲,因此擔心自己不玩就被排擠、無法加入話題,或是朋友們一起組隊,如果突然下線不玩,可能惹得朋友不開心。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柯慧貞補充,有些孩子甚至會擔憂,當自己跟他人有不同的表現,會不會被討厭或被視為怪胎。
面對孩子提問,家長如何與其溝通?
種種因素下,孩子雖然不一定會因此沉迷於手機,但使用手機的習慣確實可能出現變化。這時家長該如何與孩子溝通?答案並沒有定論,不過家長們可以視情況參考專家們的辦法或技巧。
技巧:以問代答、反問孩子
面對孩子提問「為什麼我跟別人玩手機的時間不一樣?」父母該如何解答?李宛臻說明,如果自己是家長身分,且親子關係還不錯,可能會玩笑或幽默的方法回應孩子,像是對孩子說「你許多東西都跟別人不一樣,就像你們今天吃的食物也不同。」
若無法說服孩子,或被提問的當下真的不知該怎麼回答孩子,李宛臻也提供給家長一個實用技巧,即是以問代答,反問他們你為什麼想跟同學一樣?為什麼這樣想?諸如此類。孩子提出一個要求或疑問時,背後通常是有需求、原因,或想與父母討論的事情,解決了這部分,孩子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溝通過程建立 2 個重要觀念
跟孩子溝通時,柯慧貞也建議家長也應該教孩子改變 2 個觀念,包括跟他人不同不代表不好,以及這次拒絕對方,下次還是可以一起玩樂。
擁有個人意見不是壞事
如果班上流行某個行為,但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時,不代表不好,任何人都可以主張自己的意見。有需求別害怕表達,不須屈就於他人,更別陷入盲從。
拒絕他人不等於傷害對方
有些孩子擔心,自己拒絕他人,對於對方而言會是種傷害,也會擔憂自己反過來被討厭。這時可以告訴孩子明確告知對方,「我現在沒辦法跟你玩,不代表我不喜歡或不重視你,但我跟爸媽約好了,所以我現在必須離開。」亦可請孩子下次有機會,邀請朋友一起從事非網路的活動會更好。
柯慧貞提醒,從小讓孩子學會溝通表達相當重要,適時表達自己的意見,才不會總是盲從,別人做什麼都跟著做。若是立場對調,也需請孩子尊重每個人的意見,而不是跟自己想法不同,就想攻擊他人。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兒少網路成癮/不希望孩子一回家都不講話、只看手機?2 關鍵讓兒童、青少年學會正確用手機
兒少網路成癮/孩子太沉迷手機、玩到失控!如何幫助孩子回歸正常軌道?
兒少網路成癮/孩子總是離不開手機!什麼程度才是網路成癮?為何踏入成癮漩渦?背後原因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