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小寶貝如果出現便秘,到底需不需要用「軟便劑」或是「浣腸劑」?其實孩子的便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可能是飲食不正常、運動量不足、水分不足,或真的是腸道疾病而出現的問題;找出便秘的原因,比使用軟便、浣腸劑還要重要。
每 10 個寶寶就可能有 1 個便秘!這些症狀就要注意
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許瑋芸說,根據統計,全球有 3~10% 的幼童有便秘問題,換算下來大約每 10 個人就有 1 個會出現便秘症狀;而她自己在門診觀察,大部分的孩子便秘原因是「功能性便秘」,也就是並非腸道本身的問題,而是生活習慣、或是飲食等其他問題造成,只有 10% 左右跟腸道神經、蠕動功能異常有關。
症狀包括排便疼痛、滲便、腹痛腹脹或食欲不振,門診中大部分的兒科病人為功能性便秘,只有不到10%的排便障礙肇因於腸道神經與蠕動功能異常。
臨床上,功能性便秘的診斷標準會用「羅馬準則IV」(Rome IV criteria)來判斷:
小於4歲嬰幼兒
≥ 2項下列症狀,持續>1個月
- 一週內排便2次以下
- 糞便滯塞
- 排便疼痛或困難
- 直徑過粗的糞便
- 直腸內有大的糞塊
已成功如廁訓練者,準則如下
- 每週1次以上的滲便
- 直徑過粗,可能阻塞馬桶的糞便
大於4歲幼兒童
≥ 2項下列症狀,持續>1個月且不符合腸躁症的診斷
- 一週內使用馬桶排便2次以下
- 每週1次以上的滲便
- 有過憋住大便的姿勢或意圖
- 排便疼痛或困難
- 直腸內有大的糞塊
- 直徑過粗,可能阻塞馬桶的糞便
因為便秘並不是只有「上不出來」的問題,所以即使糞便很粗,也可能代表糞便在腸道中存放太久,也是便秘的一種展現。許瑋芸說,如果一直不排便,腸道持續吸收大量的水分,糞便更難排出,而且因為一直有很多糞便而阻塞直腸,導致直腸被撐大、敏感度降低,更難排便,形成惡性循環。
我該怎麼處理孩子的便秘問題?
許瑋芸說,大部分的便秘會發生在 3 個時期:
- 4~6 個月大添加副食品時 :此時期奶量逐漸被副食品取代,但副食品所含水分和纖維質不足。
- 戒尿布時期:如廁訓練可能讓孩子不敢排便。
- 開始上學後:上學前匆匆忙忙沒時間排便,進學校後因為時間壓力或排斥公共廁所而憋住不排便。
但如果並不是在這 3 個時期出現便秘問題,或是有合併其他症狀,就需要到兒童肝膽腸胃科做進一步的特殊檢查:
- 新生兒時期便秘
- 有胎便延遲的過去病史
- 會陰及腰薦部(鼠蹊位置及薦骨位置)外觀異常
- 便秘,同時有嚴重腹脹、血便、生長遲滯、神經學反射異常(不正常肢體抖動、瞳孔放大、呆滯等)
- 對軟便藥物沒有反應
而如果發生便秘,要清理宿便需要 1 週的時間,這一週要努力讓孩子的宿便排出,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建立長期的排便習慣。許瑋芸說,最好可以訓練孩子每天在固定時間排便,而且不要做其他會分心的事情,同時每天要攝取足夠的纖維質、水分,同時也要讓孩子保持一定的運動習慣,腸胃蠕動會變得比較好。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14種可以緩解便秘的食物,裡面並沒有香蕉!
「純母乳餵養」小心營養不足!醫:寶寶白皙又文靜,恐是缺鐵、維生素
D寶寶吐奶原來是胃食道逆流!書田兒科醫師戴季珊6招教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