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成癲癇患者會在18歲以前發病!小兒神經醫師:服藥是最有效的預防

「伊比力斯症」是兒童神經科門診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病,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癲癇(Epilepsy)」,根據統計,每 1000 人當中,大約有 5~10 人患有「伊比力斯症」,而且有高達 60% 都從幼兒時期開始發病,所以並不少見。

但因為發作的時候總是突如其來,並且伴隨有全身痙攣、眼球上吊、口吐白沫等情形,常常會引發周圍人的驚慌,也讓許多人帶有錯誤的刻板印象,實際上它並沒有這麼可怕喔!

為什麼會發生癲癇?

造成癲癇發作的主因,其實是腦部的神經細胞出現異常放電所致,通常會不定時或反覆性的出現,且發作的時間在任何時刻都有可能發生,再加上發作時的症狀千變萬化,所以很難預防。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張璽表示,引發兒童癲癇的原因有很多種,有些是大腦構造異常,有些則是腦神經受損所導致,基本上可區分成下列 2 種:

  • 突發性

這一類的癲癇屬於原因不明,通常會發現這些小朋友們,在過去的發展成長史都沒有出現任何異常,除了癲癇發作時會出現短暫的腦部神經元的異常放電外,其餘時間就跟一般孩子一樣。

  • 次發性

通常由外傷所造成,像是溺水、 腦部發炎、腦中風、腦部腫瘤等,以上情況都會造成腦神經細胞受損,進而引發腦部出現異常放電。

根據發作類型,在臨床上又可以分成局部性癲癇和全般性癲癇 2 。一般人對癲癇發作的印象大都為全身抽搐、僵直、雙眼上吊等,這些是典型的全般性癲癇發作時會有的狀況,也代表著大腦正在全面性的異常放電。

而局部癲癇是因為大腦產生局部的異常興奮性放電, 此時發作症狀會以異常放電的大腦區塊所掌管的功能出現過度反應呈現,如掌管手部動作的腦部區塊放電,就會出現手的抽搐,如果是掌管視覺區域,就會出現視幻覺,如果是在語言區,就會出現重複無意義句子的語言障礙,另外還可能出現像是斷電一樣的失神反應。 

當小孩發呆時很有可能是癲癇正在發作中。

兒童常見的4種癲癇種類

由於癲癇發作時,通常都不會有醫師在旁,都是與孩子相處最長時間的家長為第一發現人,所以送醫時醫師就會根據家長的描述,進而去判斷孩子所出現的是哪一種癲癇發作,再給予適當的治療措施,而臨床上常見於兒童癲癇的發作類型如下:

1. 嬰兒點頭式癲癇

張璽表示通常會出現在出生 4 個月大的嬰兒身上,發作時會出現全身繃緊、抽搐的情形,因為會出現像是點頭的動作因而得名。此種癲癇會伴隨發展遲緩,屬於較難控制的癲癇。

2. 失神性發作

常發生於小學 2 ~ 3 年兒童,發作時會像是發呆一樣,猶如被按下暫停鍵一樣,會從原本正在進行的活動中停止下來。不過發作的時間很短,一次大概只有幾秒到幾分鐘,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但一天可以發作幾十次,此類型通常長大後就能穩定下來。

3. 良性局部癲癇

正式名稱為「兒童癲癇併中心顳葉棘波」,是一種良性的癲癇,好發於 3 ~ 14 歲的兒童,但最常發生在 8 9 歲,此種癲癇通常都在夜間發作,所以較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在長大後會逐漸緩解。

4. 青少年肌陣攣性癲癇

主要好發於青少年身上,某部分患者是從失神性癲癇轉變而來。發作時會以無意識障礙的肌陣攣為主要症狀,最常見在清晨或黃昏的時候出現,此類型屬於較好治療的種類。

兒童癲癇並不少見。

孩子被確診癲癇該怎麼辦?

張璽強調癲癇是一種慢性病,並不會傳染和危及他人,通常 80% 以上的患者都可以靠藥物獲得控制,定期服藥約 2 ~ 3 年,並每半年或一年追蹤一次腦波檢查,在檢查結果無異常下可逐步減少藥量,最後可以減到完全停藥,是有機會可以痊癒不用在服藥,只要固定回診追蹤即可。

但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這麼小就要服藥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對此,張璽表示治療兒童癲癇有 2 大目的,第一點是避免孩子在突然發作下直接倒地,造成意外受傷的發生 ; 第二點則是保護腦神經細胞,因為孩子正處於腦部發展及學習的階段,若腦部異常放電的情形沒有獲得控制,很有可能會讓他們的發育受到限制,所以定期服用藥物,對於患者而言是最好的治療及預防。

/ 彭幸茹  /蘇鈺婷

延伸閱讀
癲癇發作時該怎麼辦?發作前很可能會出現的6種前兆
癲癇只能靠吃藥來治療嗎?生酮飲食有助大腦更加穩定不亂放電!
小孩生病時,什麼時候要送醫?這 3 種症狀一定要馬上找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