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力就漏尿、產道傷口疼痛?產後常見5種不適症狀及照護方法

當媽媽熬過十月懷胎的辛苦,再經過一番激烈的生產後,看見被護理人員用布巾包裹的寶寶,心底會揚起滿滿的喜悅感,但這股喜悅會在媽媽們出現產後種種的不適時,瞬間會被擠到最後面去,然後開啟身體的漫漫復原之路!

產後常出現的不適症狀

許多媽媽們在生產後才發現,原來身體會歷經一段不怎麼舒服的恢復期,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傷口癒合。不管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都會有傷口的留存,在完全癒合之前,都需要做傷口換藥及疼痛的忍受。以下就為大家整理出 5 件常見產後不適及解決方法,以助所有的產後媽媽們能夠早日恢復:

  • 傷口照護

1. 自然產

因為寶寶從陰道娩出時,都會導致會陰部出現撕裂傷,如果說在生產中沒控制好力道或者是寶寶身形太大,都可能造成嚴重的撕裂傷,通常會為了方便生產,接生婦產科醫師都會進行會陰部切開手術,然後分娩結束後再做縫合。

此時的傷口照護,可用沖洗瓶裝入煮沸過的溫開水,在上完廁所後都需沖洗會陰部,以降低傷口感染的發生。如果說疼痛明顯的話,可採溫水坐浴的方式來緩解疼痛,並且有助傷口的癒合。

2. 剖腹產

剖腹產的傷口如果只用紗布覆蓋,就要避免直接洗澡,每天進行一次傷口清潔後,待 7 ~ 10 天傷口癒合後,就可以恢復正常洗澡 ; 有些醫療院所會使用防水敷料,就不需另外換藥,媽媽們也可以正常洗澡,約在 5 ~ 7 天後會換新的防水敷料,更換 2 次後,傷口癒合良好後可拆掉。

為減少傷口出現疼痛,通常會建議圍上「束腹帶」以減輕因翻身、下床走動等動作牽扯到傷口造成疼痛。

束腹帶可降低傷口牽扯造成的疼痛。
  • 產後痔瘡

在懷孕過程中腹壓會不斷上升,導致下半身的血液循環不佳,進而出現會痔瘡,甚至演變成外痔,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形狀太大,就會出現異物感、疼痛、排便困難及出血的情形。通常會在產後 6 個內逐漸恢復,不過在飲食上就需要多攝取水分和膳食纖維,並在產後調理期間多多下床活動,以避免糞便過硬,導致排便時引發出血。

  • 產後漏尿

懷孕的時候因為子宮變大,所以母體會主動分泌讓骨盆腔肌肉和韌帶鬆弛的激素,再加上懷孕期間寶寶和胎盤的重量都壓在肌肉上,故會導致產後出現骨盆肌肉鬆弛的情形,往往一個大笑、打噴嚏,或提重物時,就容易出現漏尿現象。為改善漏尿情形,其實可在產後的 3 ~ 5 天開始進行「凱格爾運動」,此種運動不受場地的限制,可幫助收縮尿道、陰道的周圍肌肉,大約會在產後 2 ~ 3 個月獲得改善。

  • 腰痛

會出現腰痛是因為子宮嚴重收縮所造成的,但也可能跟關節變得鬆弛及肌肉疲勞有關。可透過訓練腹部核心肌群運動,來增強背部肌肉,像是橋式運動,同時還能達到緊實腹部、臀部及腿部肌肉的作用喔!

橋式運動步驟:

步驟 1:平躺屈膝腳掌踩地,雙手放鬆,手掌朝下置於體側,背平貼地面,收緊肚子。

步驟 2:臀部抬起,此時大腿要用力,使身體呈一直線,撐住約 5 秒,再慢慢放下,回到上個動作,共做 6 ~ 8 次即可。

  • 產後掉髮

根據《坐月子.新生兒照護全攻略》一書提到,產後大量落髮通常會持續半年左右,落髮會比產前多出 4 倍,造成落髮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懷孕時,血液中的動情激素濃度升高,所以延長了毛囊的生長期,所以頭髮會掉得比較少。但產後動情激素濃度大幅下降,所以會讓之前應該掉落的頭髮掉完,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最慢會在產後一年恢復,若是沒恢復,就需要到皮膚科尋求協助。

/ 彭幸茹  / 蘇鈺婷 內文插圖 / 巫俊郡

資料來源: 《坐月子‧新生兒照護全攻略》- 作者林坤沂、李容妙、楊雅雯、吳宗樺、張簡銘芬、彰化秀傳暨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台灣廣廈出版

延伸閱讀
月子做得好手腳冰冷、經痛不再來!把握產後修復期亞洲各國文化大不同
不讓剖腹產留下愛的痕跡!醫師教淡化疤痕關鍵兩招
產後減重黃金期在六個月內!中醫師:睡眠充足是成功瘦身關鍵